Black Puppy's Blog

Friday, October 28, 2005

资深媒体人士吁北京重视巴金遗愿建“文革博物馆”

国际新闻 > 资深媒体人士吁北京重视巴金遗愿建“文革博物馆”
于泽远(北京报道) 2005-10-28

中国资深媒体人士在官方新华网上发表文章,呼吁当局重视著名作家巴金的遗愿,尽快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国家级“文革博物馆”。

新华网前天刊登新华社前副总编辑徐学江以网友名义发表的文章说,由于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弊端在“文革”十年中暴露得淋漓尽致,所以深入研究和总结那场浩劫,对后人有特殊重要意义。

1966年5月,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这场长达十年的政治清洗运动使包括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共总书记邓小平在内的大多数中共元老,以及数以亿计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遭到批斗和整肃。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时任中共第一副主席的华国峰联合中共元老叶剑英等人,于当年10月逮捕了毛泽东的妻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中共副主席王洪文、政治局常委张春桥等“文革”干将,“文革”宣告结束。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将“文革”定性为“十年浩劫”。叶剑英曾总结说:“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中国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季羡林则评价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一场悲剧。”

不久前逝世的巴金20多年前就多方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以便让中国人永远铭记“文革”给民族带来的灾难。

北京有关学者指出,直到现在,巴金的呼吁不仅得不到官方的回应,连中国媒体也很少讨论“文革”的话题,似乎“文革”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名学者说,官方担心建立“文革”博物馆可能会彻底颠覆人们对中共创始人毛泽东的评价,从而危及中共的理论基础。

徐学江前天在题为“建‘文革’博物馆很有必要”的文章中指出,巴金的呼吁应该“引起国民、特别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视”。

对文革危害至今仍认识模糊

文章说:“对文化大革命性质、危害的模糊认识至今仍然存在,甚至有人公然为‘文革’叫好”,“有人认为解决当前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就是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有人打着忠于和崇拜毛主席的旗号,否定改革开放”。

文章认为,“从历史上看,我们这个民族不是很善于吸取教训”,“重大的历史教训,仅有一部分人记住不行,必须社会全体、至少绝大部分人都能记住才行”。

新华网昨天也发表资深媒体评论员石飞的文章,指出当前中国重演“文革”惨剧的隐患和危险仍严重存在。

石 飞在文章中写道:“譬如一些领导的演讲和报告,还在有意无意地继续套用‘文革’的思维模式和话语格式;一些执法机关,还在继续沿用‘文革’时期的文件;一 些在‘文革’中造反作孽,后来攫取了权位的人,经常吹嘘昔日的辉煌,并为文革鸣冤招魂;各种宣扬极左思潮、宣扬个人迷信、宣扬冷酷野蛮的文革歌曲,经常还 在喧嚣,令人心悸。”

文章警告说:“‘文革’的再生性强,保不准某一天的某一个时辰,浩劫的惊涛骇浪就会骤然袭来。因此,巴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呼吁,无比的重要。”

不过,有关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呼吁显然触犯了当局的某些禁忌。徐学江的文章昨天下午已经从新华网上拿掉。

以史为鉴

早报网 > 国际新闻 > 以史为鉴
叶鹏飞 2005-10-28

“以史为鉴”这句话引申自《贞观政要》里记录的唐太宗议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韩国及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就一贯提出日本应该“以史为鉴”的要求,认真面对上世纪30和40年代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大的受害者,虽然60年过去了,当年被铁蹄蹂躏的先辈也大多老去,可是那段历史所划下的伤痕,在中华民族的躯体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一时三刻也还无法让中国人释怀。

上世纪60至70年代十年间所发生的历史,恐怕更值得让中国人发挥“以史为鉴”的精神。

刚去世的文坛泰斗巴金,走得不无一丝遗憾。他生前念兹在兹的,就是要盖个“文革博物馆”。

享年101岁的巴金一生横跨三个世纪。他的壮年正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下度过的,可是最令他毕生难忘的,却是他老年时遭遇的“文革”。

在巴金眼里,提倡“灵魂深处闹革命”的那十年,对中国人的伤害显然更深于日本铁蹄。相较于躯体上依然隐隐作疼的伤痕,“文革”对中国人灵魂和精神的扭曲和破坏,恐怕更需要后代的子孙永远铭记在心。

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最终不外是“求真”,认真面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过去。对于“文革”十年,巴金晚年自己总结出的深刻教训也就是“说真话”

中国人讲究推己及人,当中国做到了“以史为鉴”,也就更能理直气壮的要求日本“以史为鉴”。

Wednesday, October 26, 2005

再好的健身房比起颐和园还是拙

与其消极瘦身,不如积极锻炼,才能尽情享受生活。

北京青年报 > 非常感受 > 再好的健身房比起颐和园还是拙
刘维尼 2005年10月26日

睡前日记

每个星期,刘维尼都至少有一个下午来到颐和园,沿着如意门———长廊———石舫———西堤———西堤古桑———镜桥———铜牛———如意门的路线一圈跑下来,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

下 午四点半左右进颐和园,游客大多将要散去,避免了穿着半袖、单裤在厚外套人群里穿梭的张扬。夕阳下的昆明湖静谧端庄,佛香阁的婆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 边,堂阶下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黄昏中呈现出典雅的咖啡色。长廊边槐树的叶子,有一些已经渐渐变成黄色;而爬山虎的叶子,却由绿变赤。一路上, 生长于各种树干、树枝上的叶子都在暮霭中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北方深秋的美不胜收就这样尽在眼底。每次跑到终点,居 然觉得风都是暖的,不会冷,穿再少都不会冷。

长跑,是刘维尼从今年秋天开始热爱上的运动项目,丝毫不亚于网球。时至今日,刘维尼已经形成了规律、固定的锻炼习惯,这包括每周在太庙打两次网球(每次两小时),在长富宫打一次羽毛球(两小时)以及两次在公园里至少五公里的长跑。吃得多睡得香不生病烦心事儿都不往心里搁。

满 世界的时尚传媒都叫嚣着“瘦身、瘦身”的时候,刘维尼什么脂肪高吃什么,压根儿不忌口顿顿不减量。早上的面包,一片就蘸一整盒黄油,喝牛奶一定要全脂的, 肉决不能吃精瘦的,最次也得是五花儿的,没有卡路里的禁锢,只有“好吃的、更好吃的、最好吃的!”脂肪可是好东西,维持智商,参与代谢,供给热能,保护内 脏,保持体温,让皮肤年轻,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了脂还想吸收维生素?门儿也没有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要是时间允许,跑完步钻进蜂蜜罐,开车直奔阳坊,端上炭火的锅子,先来两大盘羊肉仨烧饼四份蔬菜!吃得几乎站不起来,刘维尼就心情大好。

抛 弃了野心和幻想,通过户外的长跑领略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过了极点,经过西堤的后山后湖但见碧水滢回古松参天,心情和景致高度 和谐幽静异常,那里能听得见落叶的声音。再好的健身房比起颐和园来,也相形见绌,秀美的自然风光,绝对胜出的空气质量,除了平坦的道路,还有六七个陡峭的 坡度桥适于攀登;在健身房,你可以随时结束锻炼,但在颐和园,不容许你有这样的随性,跑到了西堤要想回家必须还得跑回来。反正咱现在已经不能再忍受健身房 的憋屈,和一堆不知都有什么传染病的人傻了吧唧地在相隔不到两米的跑步机上原地计数共同呼吸,既没有私密空间又没有景色变换,不是无趣之极是什么?

运 动令刘维尼陶醉,为了打网球,添置了目前世界上最棒的Wilson网球拍(当然还要感谢赵老熊);为了跑步,NB的总统慢跑鞋和Nike的气垫慢跑鞋一样 来一双;羽毛球打得不怎么样,Price的拍子比起专业的都不汗颜;轻便的运动水壶更是分三种专业规格,全部具备保温功能。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过了二十五,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每一次调节律动的呼吸,人生就变得更为豁达。

Monday, October 24, 2005

日本终将在东海有所退让

早报网 > 言论 > 日本终将在东海有所退让
包淳亮(台北) 2005-10-22

  近几年,有数次新闻报道说“中共军机闯入日本领空”。乍看之下,似乎中共正做着什么挑衅行为,但细看全文,中共所闯入的乃是日本的“防空识别圈”。究竟所在何处,则语焉不详。与此相关的还有中日东海划界,乃至于划定“合作区”的建议,以及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要认识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厘清现状。现状是,日本控制了钓鱼岛列屿,且继承了美国所划定的“防空识别圈”。这个防空识别圈在东海基本上是沿着东经125度往南,至北纬30度,再往北纬25度、东经120度的方向斜向西南,至东经123度再折往正南的线。

  与防空识别圈多有重叠的是飞航情报区,但两者亦有不同之处。例如在台湾东岸,日本的防空识别圈是以东经123度为界,而飞航情报区则以东经124度为界,两者都是美国所划定,且都对台湾较为有利,对日本不利。

  但在大陆的福建、浙江外海,美国划定的这两种线则都对大陆极为不利。防空识别圈的划定已如前述,飞航情报区也非常类似,所不同者仅是以东经124度为日本之西缘而已。

防空识别圈与飞航情报区

  接着,我们可以讨论争议。就钓鱼岛而言,虽然美国在1972年将钓鱼岛连同琉球(冲绳)一起交给日本,但迄今北京与台北都没有放弃对钓鱼岛的主权;另一方面,则是关于防空识别圈和飞航情报区的争议;最后,还涉及大陆架与专属经济海域的划分。

  上述争议中,最容易解决的是第二者。因为日本的防空识别圈和飞航情报区,比起两国的“中间线”还要偏西大约100公里,日本的防空识别圈最近处距离中国浙江海岸仅约130公里。过去中国未能保护海域和领空,现在国家开始强大,当然不会继续接受这种强邻压境的现实。

  基于公平,日本应该将防空识别圈往东退一个经度;飞航情报区因此也同时重划为宜。而无论日本是否就此退让,中共都势必会继续派遣军机、军舰进入上述宽约一个经度的争议区,日本也还会说这是“骚扰”。

  由于中共军机、军舰与油井都在“中间线”以西,因此日本并没有理由反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出没,其抗议也不能赢得国际、甚至美国的支持。反过来说,倘若中国主张防空识别圈和飞航情报区也都要延伸至冲绳海沟,在国际上也很难获得支持。

  次难解决的是专属经济海域的划分。中共与越南、菲律宾已就极为复杂的南海达成一些协议。可见,事在人为,中国与日本就东海海域划分也有达成妥协的可能。

  日本以琉球和钓鱼岛列屿划定“中间线”,中国以浙江、福建甚至钓鱼岛列屿的大陆架延伸至冲绳海沟。两个立场相距甚远,但重要的是中国的主张在法理上也有依据,因此若将此争议提交国际法庭,日本也得有所妥协。因此,中日两国的“合作区”当然是以争议区为原则,但在争议区的权益大小,则应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一并纳入考量。

最终结果可能是分割钓鱼岛

  由此,我们可以讨论最难解决的钓鱼岛列屿主权归属问题。中共在与俄罗斯分割黑瞎子岛时,曾表示希望以此模式解决其他边界争议。因此,可以设想中日两国也有可能把分割钓鱼岛列屿和分割东海经济水域同时解决。例如,日本归还钓鱼岛,中国放弃赤尾屿,两国以此划定中间线或“合作区”,就是一种妥协。

  如果是这样的妥协,中国在东海北部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将比期望值有所减少;但在东海南部则有些增加,并能化解钓鱼岛主权争议,似乎是尚可接受的方案。两国若能以此同时划定防空识别圈和飞航情报区,实现三合一的划界,就更为妥当。

  不过,这种划界方案的一个前提是,日本放弃支持台湾独立。因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是以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为前提,而日本是否愿意以此为前提进行划界谈判是很不确定的。倘若日本接受此种方案,则日本将钓鱼岛交还中国之后,也无异于给予中国一个诱降台湾的杠杆。

日本可能会作出更大妥协

  反过来说,倘若台湾先已接受大陆的招降,中日之间更容易达成上述假定下的东海划界协定。基于目前两岸关系不稳定性,以及日本对华政策的犹疑和国内右倾趋势还未到拐点,可以判断目前中日东海划界的形势远远没有成熟。

  期待日本从包含钓鱼岛列屿所划定的“中间线”进行退让,在日本国内自然不受欢迎。日本一些右翼刊物强调,如果在国界分割上表示了妥协的姿态,中国就可能得寸进尺,甚至觊觎琉球。

  事实上,近几个月在香港出版的刊物《中国评论》,已有至少两篇文章提及琉球主权归属问题,认为中国应否定日本对琉球的主权合法性,支持琉球独立。果真琉球有独立之日,也许中国会更大方地愿意以东海中间线与琉球划界,琉球将因此成为石油出口国,未必就会受穷,其中立地位也可能使之成为东亚国际会议的举办场地。

  不过,唆使、鼓动琉球独立兹事体大,完全是敌对国家的作为,中日之间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似乎不宜轻率地就此有所主张。

  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大师爱德华·卡尔曾经提醒人们,有些人希望和平地维持现状,有些人希望和平地改变现状。在东海问题上,日本显然希望维持不公平的“现状”,而中国则期待着改变争议很大的“现状”。

  微见认为,尽管妥协的程度尚不可知,但或多或少,日本终究得有所妥协。而在日本妥协的同时,也意味中国不可能满足自己的所有期望。不过,妥协的结果将与谈判时的权力大小成正比,因此,日本更应就其中国政策与东海主张有所斟酌才是。

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台北)助理教授

如果蒋经国还在世

早报网 > 言论 > 如果蒋经国还在世
蔡玮 2005-10-24

  日前美国知名学者宾州大学教授林霨( Arthur Waldron)曾经在台湾媒体撰写《如果蒋经国还在世》一文。林教授把台湾的民主臾扬了一番,对中国的专制腐败则是饱以颜色。

  笔者对于林霨教授对台湾的一贯支持及其某些观点表示同意,但是对其有关两岸关系以及对美军购的论述则认为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确实,虽然台湾部分民众迭有批评,国外也有不少人士讥讽台湾幼稚、不够成熟的民主表现(日前台湾立法院的流血冲突就是一例,当然是又上了美国CNN,或英国BBC全球新闻),但台湾的民主发展经验还是值得珍惜的一项成就,台湾并不是没有值得自傲的优点。

  同时,中国大陆的专制、腐败确实也非吾人所能、或应该容忍。林教授对北京的批判、指正,除了要凸显两岸之间的差距,也有意彰显普世的价值与做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中国大陆确实必须大大的加以改善。

   但是,林教授以军购为例,对台湾反对军购人士大加挞伐,意指这些人不但不顾国家安全,甚至还有投降主义之嫌,笔者难苟同。由于笔者常有机会和各国驻台外 交人员、来访学者及国际媒体和美国国会相关人士交换意见,曾经一再提出一些不同观点来和大家讨论,至少这些人的公开反应多是正面,私下甚至表示同意,认为 台湾某些人的看法不能说是一无道理,美国的颐指气使和鸭霸作风也有值得检讨之处。

支持军购未必真为台湾好  

  不错, 台湾确实应该展现自卫的决心,也要有充分的国防力量,毕竟台湾不能将自己的前途寄托在对岸的善意上,即使对方有些微的善意,这也必须奠基在我方的实力原则 上,但合理军购是一回事,如果一如美方有些人士所说,当前的对美军购中含有政治代价(political price),不但价格超贵,而且只有象征意义,因为除了美国之外,没有其他的国家敢卖武器给台湾,台湾爱买不买就是这种价格,知道内情的人心中想必不痛 快。

  大家也别以为,那些为台湾说话要求军购的人就一定是对台湾友好,虽说我们不该以言废人,或是因人废言,但许多表面友台人士其实和美国军工企业有良好的关系,离开公职之后想要藉此捞些好处的人不能说是没有。

   近的不说,远的就有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当年所撰《苦海余生》一书,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中文名谭若思)所撰《白骨精江青传》,当时都有人想要透过台湾官方大捞一票。许多美国学者、前政府官员、智库重要人士拿了台湾好处,这已 是圈内人的普通常识。大家也犯不着把有些人的意见看的多么神圣。

  具体的说,合理军购台湾全民理当支持,但台湾今非昔比,如果美方体谅,可以用租借、低廉或合理价格来让售这些武器,毕竟台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配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平衡、牵制,甚至是围堵中国的成长茁壮。

  李敖挖苦说,哪有帮人当看门狗还要自备骨头的道理,此话虽然尖酸,但也不无值得思考之处。不过,当笔者以此观点就教于美方高层人士时,所得答案居然是:台湾对美国国家安全功能实属有限(marginal)。不知台湾民众听了心中做何感想?

  美方常说华府并未逼迫台湾军购,今天美方批准的项目都是台湾自己当年所要求的,但是对台湾来说,时空环境已然不同,台湾总要有权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即使要买,金额、项目总要有个标准和优先顺序,不能美方说了算。

  笔者常说,如果台湾民进党政府当局能够把核心的国家发展方向弄清楚,多设立一些够水准的智库,培养一些成熟的两岸和国际关系学者,多听专家的建言,绝不至于把事情搞成今天这种任人宰割的局面。信然。

   当然,外国朋友也指出,台湾的困境在于为了对抗中国,既要美国的支持,又想追求适度的自主,即使想要和中国和平共处,背后也得有老美的支持,否则难免被 北京予取予求,再加上碰上布什这个牛仔总统,要不是和他同伙,就是反对美国,两难之间没得选择,即使反导弹系统只是个骗人的把戏,台湾也得打鸭子上架,负 担支出。

  对于军购,台湾可以回旋的空间有限,除非民进党政府能把国家定位、两岸关系理出一个头绪,最后台湾一定是个输家。没错。

  坦白的说,政治是门艺术,两岸关系固然复杂难解,中美台关系同样错综复杂,但如果蒋经国还在的话,首先,两岸关系就多半不会搞成今天这个局面,台湾反共不反华的主轴不会有变;其次,蒋经国先生也不会让美国予取予求,维护国家尊严的立场将会坚持下去。

  事情搞成今天这个局面,涉案各方都有值得批评之处,但是民进党政府还是要负主要的责任,难辞其咎。谁叫它是当家的。

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国研中心研究员兼亚太所所长

妥善运用中美关系松紧带

这篇文章的着眼点还挺高,不是就事论事。

早报网 > 言论 > 妥善运用中美关系松紧带
谭中 2005-10-24

   克林顿时代,美国国防部长经常访华,舆论很少关注。布什总统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5年来第一次踏上中国领土(过去他曾两度访华,第一次是 1974年任福特总统办公室主任时,第二次是1999年在野时率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访华,曾受现任国防部长曹刚川接见)倒变成“有朋自远方来”的头 条新闻了。

  拉姆斯菲尔德在中国作客3天(10月18至20日),除了为下月布什访华打好基础外,公开的活动中有3件事:一、参观中国 最机密的“二炮”(战略导弹部队)总部,作为第一位外来贵宾在留言簿上签名;二、史无前例地在中央党校讲演(是美国要求的);三、中美达成加强两军直接交 往的协议。是否尚有其他(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就不得而知了。

  10月19日《纽约时报》记者透露,拉姆斯菲尔德在中国访问期间表 示,如果不是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他的访华不会这么迟的。言下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如果说,美国政府有一个准备与中国武装冲突的机制,它的最大支柱 就是拉姆斯菲尔德。现在他的种种表态都说明,这一机制已经拆台了。

  拉氏访华时,《人民网》转载《光明日报》文章《当代中国:形势喜 人,形势逼人》,使人想起法国超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分列式循环”的观点,就是说,形象随着时态的变化经过一种向相反极点移动的过程。中美关系中的“相反极 点”,一个是“紧”,另一个是“松”。这次拉姆斯菲尔德访华,表明中美关系已经走完一个“分列式循环”的过程。

  我们从古人“我”字的 形成可以摸出人际、国际关系古今的变迁。古文的“我”,从“手” 、从“戈”,刻画出渔猎时代在“森林法则”环境下对远远走来的生人高喊“我”时手中紧握武器,有“来者不善”的高度紧惕性。一贯主张性善的孔子有“性相近 也,习相远也”的观察,道出古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大于友好。

  如今时过境迁,孔子的话应该改成“性相近也,习相近也”。新世纪的国际关系是双层的,内部的一层是利益互补、自然增进;外面的一层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可松可紧。

  

中美利害关系是连体孪生  

  

  中美之间关闭的大门被“尼辛格(尼逊—基辛格共生)战略”钥匙打开后就不断开展“习相近也”的进程,中美之间的“性相近也”更造成弗里德曼形容的中美“Siamese twins”(连体孪生)。这说明国际关系内层利益互补使得友好、亲密关系不断增进。

   国际关系外层主要涉及自然形成的利害关系之外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运作。它好比一个人腰间的松紧带,人胖,带就放松,人瘦,带就收紧。也就是说, 中美利害关系增进所形成的肉体越来越丰硕,两国战略与外交关系就自然而然地放松。松紧带弹性如果少了一点,人胖了裤带就显得紧。这种紧的感觉实际上是外紧 内松。最近几年来人们纷纷炒作的“中国威胁论”现象就属于这种性质。

  中美关系是能松能紧、韧性极大、强拉不断的松紧带。美国那边拉得太紧,中国这头可以放松。

  当前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角逐就是一例。1980年代日本无法抵制美国压力而被迫让日元升值,美日币值由1:300之比变为1:80,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这个教训中国是牢记的。

   美国有个“中国币值大同盟”(China Currency Coalition),由中小企业家、农协、工会联合组成,打出“结束中国玩弄币值”的口号,把美国当前经济不景气、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等都归罪于人民 币值过低。大同盟一再要政府采取行动,都被白宫挡回,布什也够辛苦了。据说他11月访华时会得到一份厚礼:人民币再度升值。这是应该给他的报偿。

  中国讲究“恕”道,要设身处地替人家着想。拉姆斯菲尔德不是什么天生的“霸权主义者”,“中国币值大同盟”的那些干将也不是为反华而反华。各人手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毛泽东提出“有理、有利、有节”,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中国要高度运用这3个“有”,中美关系的松紧带就会既稳固而不绷裂,又使自己有宽松之感。

  再回到《光明日报》文章“喜人”与“逼人”的二分法(dichotomy)。文章说,中国面临“机遇”与“挑战”。“机遇大于挑战”,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

  “机遇稍纵即逝,挑战不请自来”,“正确分析形势,勇于把握机遇,我们的征途上便会少去许多荆棘。”话说得不错,但使人神经绷得太紧。“逼人”必然紧张兮兮;“喜人”必然兴奋过度。这两种心态都不能持久。

   俗话说,“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客观环境与主观努力两大因素,主观努力是否对头就是祸福产生的原因。换句话说,“祸” 与“福”都只是宿命论的思想垃圾。人生不是赌博,“机遇”也只属于虚无。路子走对了,天天都是“机遇”;路子走错了,处处都是“挑战”。

  总之,发展中美关系有3点值得强调。

  第一,中美关系本身有它的发展旋律,必须摸透,摸不透就会吃亏;吃一次亏就长一智,继续摸透。

  第二,切忌冒进,多留余地。要像冯梦龙所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第三,正像美国华裔专家所说,中国对美国摸底的程度大大高于美国对中国摸底。这并不是好现象,可能引起美国盲动。因此中国不但要知己知彼,而且要帮助美国彻底了解中国。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学者,现旅居美国芝加哥。

足球的老祖宗——蹴鞠 申请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报网 > 国际新闻 > 足球的老祖宗——蹴鞠 申请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10-24

  (济南综合讯)世界足球发源地山东临淄的少年“蹴鞠”(cù jū)队,前天在山东(济南)友好城市大会暨旅游博览会上,打扮成古代富家子弟在传统“蹴鞠”中的不同角色——正副、着纲、副执等,按古代的踢法游戏,让世界各地的宾客观赏“原汁原味”的“中国足球赛”。

   蹴鞠是一项流传了2300多年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国内外体育史和足球权威机构一致论证和确定: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起源于蹴鞠,蹴鞠起源于临淄。国际足联 主席布拉特2004年7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并从那里传到了埃及,而后又从那里传到了希腊、罗马、法国,最后 才传到了英国。

  据新华社较早时报道,山东省临淄区政府已将足球运动的源头“蹴鞠”向山东省文化部门提交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临淄区政府认为,蹴鞠已处于濒危状况。元明清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系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生活习惯与汉族不同致使蹴鞠走向衰弱;同时,现代娱乐形式繁多, 使人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这项古老运动;一些蹴鞠高手和民间艺人因年事已高有的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使蹴鞠技艺难以传承。

  近年来,足球起源地的临淄把蹴鞠这一濒危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列入了重要议程,成立了临淄区足球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蹴鞠文化、运动的弘扬和开展,并组建了中国的第一支蹴鞠队。

  为纪念临淄区被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一周年,有关方面于今年9月10日在山东淄博发行了世界第一套“蹴鞠彩银币”。

  这套由山东省淄博市邮政部门创意设计的纪念币是刊有面值的新西兰法定货币,共四枚,均为纯银所铸,每枚重一盎司。四幅内容分别为女子蹴鞠、街头蹴鞠、携子踢蹴鞠、蹴鞠对抗的彩色图画,画面细致生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反映了蹴鞠当时在民间的盛行。

 整套“蹴鞠彩币”镶嵌于再现古代齐国盛世景观的浮雕之上,形成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据了解,这套纪念币将在全球限量发行3000套,其中中国大陆发行1500套。

钱能买回蓝天白云?

早报网 > 国际新闻 > 钱能买回蓝天白云?
李气虹 2005-10-24

  9月20日,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一场演讲中指出,中国一直模仿前苏联及欧美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属于“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模式。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铜的第一消费大国,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国。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7.4%、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 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4%。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一半。

  潘岳形容,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伤痕累累”,再也经不起破坏与摧残。

  9月23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的第四届珠江三角洲会议,大会主题是“经济增长及其后果”;其中一场专题讨论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短缺及环境破坏问题,子题本是“一个国家,一个天空下,两种制度”。

  主持人、香港商界环保协会高级顾问邓锡权一时口快,误念为“一种制度”,引起哄堂大笑。他自我解嘲说,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他真希望中港两地政府能像在一个体制内通力合作。

   邓锡权的急切心情,正反映了港人的普遍焦虑。有香港媒体指出,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幕当天,香港天空灰蒙蒙,影响了东方之珠的国际形象。虽然拿不出具体的调 查数据,有媒体引述旅游业者的说法,指有外国旅客投诉空气品质,港岛中环诊所也反映因空气污染而导致气管敏感的病例急升20%。

  邻近香港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重点发展汽车、石化等重工业,被舆论认为是大珠三角地区空气素质变差的“罪魁祸首”。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今年4月公布的报告,去年广东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的天数减少,珠三角城市轻微污染天数却增加。其中,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空气污染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9月28日,在粤港政府合作联席会议上,双方达成在今年底启动“珠三角区域空气质素监测网络”,分别在香港3个地点及广东省13个地点建立监测站。

   光是监测不足以控制污染,但将矛头全指向广东也有欠公允。其实,超过5万家的港资企业仍然是珠三角最大的外资来源。香港总商会和商界环保联盟因此推动一 项计划,鼓励企业签署和实践《清新空气约章》(CLEAN AIR Charter),引领企业采取6种措施减低废气排放量。

  除了空气污染,由于香港依赖广东供水和输入蔬菜,香港媒体也关注珠三角地区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中国环保总局今年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有40%的农田菜地受重金属污染情况超出安全标准,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广东环保官员认为,造成该省去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工业发展快速和过去积累的“历史欠账”问题,还因为遭逢40年最严重的干旱,台风少,江河水位 低,使“环境自净能力降低”。他们虽然宣示到2010年要把目前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40%,但做不做得到,“还要看老天帮不帮忙”。

  毛泽东曾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中共过去也强调“人定胜天”。广东环保官员如今还存在“老天帮不帮忙”的消极心理,相较于香港商界发动自我约束的良心工程,究竟谁才是共产党?

国环保与经济之辩

早报网 > 国际新闻 > 环保与经济之辩
韩咏红 2005-10-24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喜爱环境,而且还极力提倡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看看古代多少山水诗,多少山水画,就能得到证明。

  再说,古代中国人对山水的理解也早于西方。当中国人懂得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和赞美自然景物时,中世纪西洋诗歌里的山川依然是神秘莫测,面目狰狞,令人生惧。

  当经济落后他人,国力远逊他国的时候,文化与文明的先进传统也跟着流失。到了今时今日,环保已经成为一个西方文明,西方的科学。相关的技术与经验中国还得去向西方学习。

  中国正在奋力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它所选择的第一个发展重点,也是经济,希望凭借经济基础壮大综合国力,相信到了以后文化和文明必会跟着强大起来。

  拼经济,加上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特殊国情,中国比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全面地发展制造业。用自身大量的人力,国家的资源生产大量廉价物品,充实发达国家的售物架。利润微薄还不算,这个过程里环境所承受的剥削与破坏,可能是未来使用多少金钱人力都无法复原的。

  政府当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才高调说要搞循环经济,才有对绿色GDP的宣传,以及过去的几次环保风暴。

  而这些呼声收效不高,原因是总有人理直气壮地问: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要为子孙后代想,还是这辈子先不饿死?    

  然而,总要想想,这话是谁说的,代表谁的利益?

  有个网民说得好——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污染企业,发财的是老板,遭殃的却是当地老百姓。污染企业造成的资源浪费、水土流失、身体遭殃,承受的是老百姓。

  而地方官员真正关心的是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结果。为了争名升位、脸上有光,进而戴好、戴大乌纱帽,地方官员即使心知肚明也要装糊涂,为污染企业开黄灯、绿灯。

  环保与经济辩论的后面,是谁有利的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而在中国古代,都是社会较高阶层,较有文化的人士更热爱环境。而今天的中国反之,社会中层甚至是下层更奋力维护环境。

  有钱有资产的人,不比中下层群众关心后代子孙?或者他们个个早想移民?这说明,社会的病已深重。

美国蓝领中产阶级衰亡和美中关系

早报网 > 言论 > 美国蓝领中产阶级衰亡和美中关系
于时语 2005-10-22

  布什政府两个内阁要员,即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和财长斯诺,几乎同时访华,彰显了再次被炒热的“中国威胁论”的两个主题:军事威胁和经济威胁。前者是个老题目,后者却涉及近年美国社会的重要演变:蓝领中产阶级日趋衰亡,而触及到美国的“国本”。

  大半个世纪来,美国称雄于世的实力后盾是“藏富于民”的富足社会,尤其是二次大战前后成熟壮大的中产阶级,不仅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也是社会稳定繁荣的中坚。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美国出现了所谓“中产阶级挤压”,越来越多中产阶级成员收入下降,以至沦为下层阶级,甚至引起“中产阶级美国的终结”的警告。

  说美国整个中产阶级面临消亡,未免夸张,但是“中产阶级挤压”包含一个明确无误的现象:中产阶级中未受过良好教育的蓝领部分正在迅速衰亡。

蓝领大雇主难负担

高时薪、医保、退休金

  

  最新标志是原属通用汽车公司的美国最大汽车零件制造商戴尔菲公司(Delphi Corp.,又译德尔福公司)宣布破产重组。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公司重组生存的重要条件,是要求3万4000多名工会工人从目前高达30美元的时薪锐减低至10美元。按照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时算一下,马上可以看出这意味着从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降低到离贫困线不远的下层社会。

  汽车工业是美国蓝领中产阶级的最主要雇主。戴尔菲公司的破产,是这一蓝领中产阶级堡垒分崩离析的先兆。伦敦《经济学家》周刊便马上预言:庞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近期步戴尔菲后尘的几率已经达到三成。通用公司如果破产,影响到的将是34万多名雇员以及数倍于此的退休员工和家属的中产阶级生活。

  即使持续亏本的通用汽车公司能够逃过短期的灾难,按照《经济学家》分析,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目前近30美元的工人时薪加上现有和退休职工的昂贵医疗保险费用,是无法长期维持的负担。

  事实上通用公司和其他美国主要蓝领“大户”都已经纷纷出现巨大的职工退休金缺额,这是美国蓝领中产阶级面临的另一重大威胁。美国近日两大航空公司宣布破产重组,主要便是要摆脱职工退休金缺额这一财务负担。

  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也看到了美国蓝领职位衰落的趋向,他在国会作证时提到“劳力者”职业将被薪水更高的“劳心者”职业取代。但是对这一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即大量失去蓝领工作的“劳力者”如何获得“劳心者”的知识技能,格老却忽略不言。

  无情的事实是美国白领中产阶级职位以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为前提,但美国成年人有大学学位的比例还不到三成,而且由于教育费用飞涨,最下层四分之一人口进大学的机会不到9%,进不了大学的大都永居社会底层。蓝领阶级绝大部分没有大学文凭,一旦失去现有工作,极难找到能维持中产阶级生活的新职。

  所以戴尔菲公司的破产,引起美国朝野的关注,主要报刊如《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纷纷感叹美国制造业和相应的蓝领中产阶级的逐渐消亡。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对美国内外政策尤其中美关系的冲击。

  

北京须关注

“中国经济威胁论”

   例如《华盛顿邮报》10月19日的一篇专栏以《“美国制造”的命运》为题,从戴尔菲公司破产案推演到整个美国制造业的“灭绝危险”,最后指出“笼罩一切的巨大未知因素”是中国。

  将美国蓝领中产阶级的消亡怪罪到中国头上,是推动“中国经济威胁论”的有力因素。在布什政府因为伊拉克泥沼和各种法律案件可能提前进入“跛鸭”状态时,这一发展尤其值得北京关注。

  笔者已经分析过,由于各种“内忧外患”,布什时代来日无多,共和党保守主义革命也有退潮迹象。民主党在明年国会中期选举和2008年总统大选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即便不完全成功,也会扭转目前处处受制于共和党的劣势,而民主党传统代表蓝领阶级的利益。

  美国外交政策受利益集团驱动。在共和党主导下,“中国威胁”主要在于军事。这是因为共和党后面的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巨大利益全靠国防开支。但是支持共和党的其他企业界,特别是跨国公司集团,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和低廉劳动力市场中也有巨大的既得利益。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而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涨价,美国通胀恶化不说,沃尔玛连锁店等大型零售商的利润就会滑坡。

  美国中产阶级是高投票率阶层,蓝领中产阶级的危机,导致民主党人竞相表演“为民请命”,主张对中国货物征收惩罚性重税的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舒默便是一个典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出口的廉价制成品,一面严重打击了美国制造业,导致蓝领中产阶级的生存危机,一面却帮助缓解了其中的负面效果:大量数据表明,中美贸易是美国低通胀以及下层社会的低生活费用的重要因素,在贫富差距不断增大时帮助维持了美国的“和谐社会”。

  但是必须看到有赖于廉价中国货品的美国社会下层是投票率和政治影响力最低的阶层,面临生存危机的蓝领中产阶级,则通过尽管式微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工会体系,以及民主党草根组织,而具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民主党势力的回升,或许可以缓解“中国军事威胁”的压力,但是其党派利益难免造成“中国经济威胁”的大幅度升温,而对中国崛起形成更大的阻力。

  总之,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大洋彼岸,这却威胁到美国“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也许是未来中美关系一个难解而有趣的特色。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Sunday, October 23, 2005

该“偏食”者要偏食

北京青年报 > 每日健康 > 该“偏食”者要偏食
肖红云 2005年10月23日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饮食“宜全不宜偏”,否则,就很容易因营养失衡而诱发疾病。但是,饮食习俗也应因时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某些疾病患者来说,合理的“偏食”是有益于健康的。

1.肝炎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宜多进食红枣、黑枣。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还应“偏食”不去衣的花生,肝炎患者则还要“偏食”蜂蜜,以清热解毒。

2.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丰富的猪肝、动物血、红枣、赤豆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补充机体微量元素的不足。

3.高血压患者应“偏食”芹菜,冬天则“偏食”黑木耳,若将黑木耳、冰糖、柿饼同煮后食用,则效果更佳。海带中所含的褐藻氨酸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可多食。

4.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多“偏食”黑木耳或白木耳炖冰糖,以滋阴润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冬天可多吃黑芝麻,或将黑芝麻加大米、桑葚捣烂后加白糖煮成糊服食。此外,这类疾病患者还应多吃些玉米油、豆油、花生油、菜油等,尽量少食荤油。

5.慢性便秘、慢性咽炎及溃疡病人可每日早晚空腹食用蜂蜜,以补中、润燥、止痛。海带含较多的粗纤维,能润肠通便,便秘患者也应多吃。

6.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结核患者应常食熟木瓜炖冰糖、蜂蜜及核桃肉等,夏天宜多吃鲜百合,冬天应多吃羊肉,以达暖中补虚之功。

7.儿童异食癖多为缺锌所致,宜“偏食”含锌丰富的瘦肉、鱼卵、动物肝脏及牡蛎、蛤蜊、虾、鱿鱼等海产品。

Saturday, October 22, 2005

九种人不宜喝咖啡

北京青年报 > 每日健康 > 九种人不宜喝咖啡
严双红 2005年10月22日

1.高血压: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它能使部分敏感患者血压升高。

2.肾衰竭:肾衰竭患者若有高血钾现象,需配合限钾饮食,咖啡含钾量高。

3.消化性溃疡:咖啡因刺激胃酸分泌,并使消化系统平滑肌血管松弛,加速食物的代谢,而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4.糖尿病:咖啡因能降低胰脏中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葡萄糖的耐受量,增加胰岛素的排泄而使血糖上升。

5.癫痫:咖啡因能刺激脑动力中枢,黄口呤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脑部血流量。对癫痫病患者十分不利。

6.心脏病:咖啡会增加脂肪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心脏负担及氧气的消耗量。特别是当身体疲倦及吸烟过度时更易引起。

7.缺铁性贫血:咖啡会加速食物的代谢而降低铁的吸收率。

8.肾结石:预防草酸钙结石复发,须禁食富含草酸的食物,而咖啡即为含草酸丰富的食物。

9.失眠:长期饮用咖啡会影响镇静作用,增加清醒次数,使睡眠深度变浅。

除以上几种病的患者不能饮用咖啡外,健康的人不一定都适合饮用咖啡,比如孕妇、哺乳期的妇女,运动员等饮用会产生不良感觉或病理现象。

Friday, October 21, 2005

台海风平浪静是靠模糊语言?

早就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

早报网 > 言论 > 台海风平浪静是靠模糊语言?
石之瑜 2005-10-21

  为了派遣出席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高峰会的代表,最近台北把早先入会时与各国达成的默契,解释成只限于外长会议。这当然引起争执。这个争执很好解决,但背后反映出了北京对台政策的一些深层瓶颈,那就是采纳模糊文字的求同存异战术。

   为了掌握战略机遇期,长久以来两岸均诉诸一种表面的文字管理策略,好像只要能在言语上将两岸的差异加以模糊,就可以创造某种维持现状的良好感觉。也就 是,北京只求在口舌上压制台独领导势力使用“独立”两个字,台北方面则力图在文件上保留自己不属于中国的解释空间,大家就算看似成功处理两岸关系。

  这导致两岸关系的管理,一直局限在文字的模糊使用上,以如何描述当前现状为核心。由于出了文字就失去求同存异的可能性,以致实际两岸关系倒挂在文字下。

风平浪静就是好?

  

   因此要问,近半年风平浪静的两岸关系意味着什么?是双方对于彼此的差异有所宽忍呢?还是对彼此的差异暂时采取遮掩?如果是宽忍,则时间或许将逐步销融政 治上的对立。但如果只是遮掩,其下所累积与压抑的冲突能量,不但不会化解之前的对立,反而将形成之后两岸良性互动的重大牵制。

  十余年两岸政治关系每况愈下,就涉及到这种文字管理策略无法处理渐行渐远的政治意识。

   对台独而言,他们无法直接使用“台独”字眼的悲愤,其实反而孕育了各种文化台独手段,成功地阻绝了“统一”在台湾的正当性。而由于文化台独不在两岸之间 的公共领域里出现,也不抵触北京的对台政策,所以双方看似皆大欢喜,两岸互动看似有效管理,然而既未求同,也未存异,所累积扩大的差异心态,日行千里,恐 怕不是当前以文字为核心的两岸政治关系所能测量。

  即使现阶段北京已经开始重视到民间的交往,但是在政治上,其效果能否理解为养成对统一的向心,早就为识者所一再质疑。

  不过,北京盱衡局势,显然认为稍纵即逝的发展战略机遇,比追求统一更重要。以致于当前经过无论如何包装的两岸民间活动,从北京看来,都脱离不了以牵制台独为出发点的政治考量,这样的政治考量所反映的,就是不打算处理台独问题,而要采取拖延的战略。

  有两种心态让这样的战略听起来极为合理而安全。

两心态促成文字政治

  一种是自始将台湾视为发展的外在限制,而不是参与发展的内在成员。因此在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稳住台海成为理所当然的最先选择。

   既然有优势的阶层都得利于发展,甚至得利于与台湾的交易,那么为了发展而暂时容忍台独在私底下扩张,隐然成为共识。而要避免台独影响发展,文字管理计算 起来是短期物质成本最小的方式。这种台湾是在战略机遇外面,而不在里面的心态,让台独在台湾政治上的快速增长,看起来不是一种对既有家产的损失,只是外在 敌人力量的增强,因此心里感受不强。反而若是在文字上透露台独意图,变成才是对既有家产的剥夺,引起最强的感受。

  第二种心态是稳定压倒一切,则被视为在外面的台湾,其政治上会引起大陆社会动荡可能的各种奇谈怪说,自然变成没有必要的负面价值。这样想的话,两岸政治解决必然总是显得早熟,故无须将大陆开放给不可预测的台湾政治。

  为了证明稳定的可期,因此大陆媒体特别喜欢报道台湾政治人物主张维持现状的讲话,让自己所追求的稳定,能在表面上坚定而巩固,就好像台独势力在台湾真的只是居于相对少数,从而不重视统一势力早已在台湾式微的状态。

  事实是,台独势力对两岸之间看似达成过的文字或语言默契,每次都能提出与北京迥然不同的解释。

   除了当前APEC的争执外,自各自表述一个中国的说法开始,一向大家都是靠着模糊差异,渡过难关,但其实各有打算。尤其是台北方面,往往早就想好如何在 事后采取另解,以摆脱拘束,且经常以此自得。北京震怒之余,似乎尚未反省到,这就是以语言为核心管理两岸政策的结果。而这种对语言文字的偏执,其源头的态 度就是,把台湾看成是战略机遇的外在条件,与把台湾看成是对稳定的威胁。

  要对两岸政治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依赖文字管理适得其反。要 跳脱表面文字束缚,则需要调整对台的政策心态。因此,开放大陆社会与台湾全方位交往,使不限于那些容易进行统战的社会文化交流,并规划台湾在战略机遇中的 积极参与机制,促成各界从思想上反省两岸既有的定位方式,才是销融两岸政治对立的长远之计。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中美教育之别:功夫与利用率

早报网 > 言论 > 中美教育之别:功夫与利用率
刘芳(香港)2005-10-21

  最近我和一位美国友人闲聊,给她讲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她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多奇怪的故事呀!需要针的话,为什么要找铁杵来磨呢?用别的办法,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她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但仔细想想,说得也不无道理。在中国或者其他华人社会,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说,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而美国学校则会鼓励学 生,想出最有效的办法去制造针,或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把铁杵用于其他目的。就算真要钻牛角尖,一定要用铁杵造针的话,起码也要想办法造个成百上千根针,否 则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铁?

勤奋不等于成功

  任何天才要想成功都需要努力,但关键在于努力分高效和低效两种(当然更有 无效甚至负效)。就像我们使用能源生产,也有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一样。“铁杵磨成针”的效率,无疑是极低的。可是,当这种故事出现在小学教材里时,我就从没 听到有人质疑过,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作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天经地义,无庸置疑。可是,古人的智慧就算正确,也未必适合今天的社会。更何况有些 持续了千年之道理,还常常被后人否定呢。

  当然有些人会提出,“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它的事实本身,而在于要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可以成就一切。再认真回味一下,努力真的可以成就一切吗?不见得。

   懒惰导致失败,但勤奋绝不等于成功。中国人固然比美国人勤奋,而且有小聪明,但美国国家强大,社会上成功者大多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因为,从大社会到小个 人,他们都擅长于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最大化地有效利用。一个人取得的成果,等 于功夫和利用率的方程式。数学好的中国人,这笔账一定比美国人算得清楚。

  美国中学生每读一篇名著,无论是莎士比亚、爱默森、乔叟、奥威尔,作业都是写criticism(文学评论),可以正面,也可负面,不大聪明的学生也可以胡说八道,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触。关键是从这些评论中,学生能够思考阅读过的内容。

墨守陈规与挑战权威

  相比之下,在中国(或者在其他亚洲国家),我记得在中学时常背诵和默写朱自清、鲁迅的著作等等,从来都没有机会“挑战”这些权威。大家从小背的不是唐诗、宋词,就是《三字经》之类,从没有人告诉过我,在小时候,学校和家庭里会经常就这些著作的内容进行讨论。

  美国人没有五千年中华文化积累下来的各种典故和哲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没有人拿这些东西对他们指指点点。务实地追求目标,是美国人的最高原则。当大家都在嘲笑美国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时候,他们却靠着务实精神,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并不认为美国的教育好,中国培养的学生至少是勤奋的,这也是美国人所认同的事实。但是,若既能勤奋,又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勤奋,岂不是事半功倍?

  在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从小培养“挑战”权威的意识。因为,所谓“智慧”,并不只是一代接一代地背诵诗句,而应该是在挑战和平等讨论的气氛中,将自身文化所积累的智慧加以充实、更新和完善,使之更加适合于不断日新月异的现实。

作者是香港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日本人其实不懂中国人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早报网 > 言论 > 日本人其实不懂中国人
田岛英一(东京) 2005-10-21

  1972年,田中角荣为了恢复中日两国邦交而访华。他见到周恩来时说:“若这次谈判一无所得,我们在下次大选时就惨了。你们倒轻松,没有选举这一关。”这句话显示日本政坛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怎么看中国政治。

  当然这个结论有失公平。吉登斯(A.Giddens)指出过,一个国家无论采取任何政体,只要它是国家机构和人民互动关系很密切的现代国家,国家机构都得努力实现人民的意愿。这一点,中国也不例外。而日本政客往往认识不够深刻或简直忽略的,也是这一点。

  进入21世纪后,看到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愤怒如此激烈时,日本人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认识中国的两个误区

  其一是本质化。犯这种错误的日本人,拿“日本文化的优良传统”来辩护自己的健忘,也批判中国人“记仇”的毛病。例如:“日本人认为人死后都成佛,所以一向尊敬死者。不管他是战犯还是罪犯,死了都要平等对待,才没中国人那么小心眼。”

   可是,以文化的相对性为理由来拒绝对话,这种态度只是一种思考的停止,理智的怠工,甚至是卑鄙的逃避。再说,事实说明,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的。90年 代日本山口县萩市,欲与福岛县会津若松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却遭到对方拒绝。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30%以上的会津若松市民不愿意与山口县人友好交往。

  那是1868年长州藩(今山口县)作为“官军”进攻会津藩(今福岛县),残杀士兵后还不许埋葬,火烧民居,奸污妇女,抢夺财物的缘故。都快130年了,三成以上的会津若松人尚未忘记这仇恨,莫非他们是中国人?

  其二是官本位思维。中国的政治系统看起来很单纯,原则是党领导一切。可是,既然领导人不是通过全民选举选上的,领导人的合法性自然就不在过程而是在结果。如果在党的领导下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也不见成就,令人民失望,其合法性就难免有人质疑了。

  如今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日益严重,矛盾随时都有可能升级为阶级矛盾。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给经济精英阶层的入党开了个绿灯,经济资源就这样渐渐地成为政治资源了。国有企业工人和农民曾形成党的群众基础,但如今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被边缘化了。

  被边缘化的多数人对执政者来说是绝对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对群众的感受还能不敏感吗?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虽然含有不理智的成分,但总的来说,还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国家领导人也不能不尊重它。在对日政策上,轻易的让步,没成果的谈判,都不利于他们的政治地位。

  可是,小泉不顾中方的严重交涉反复参拜靖国神社,日方高层人物还妄言不断,这足以令中国领导人难堪,下不了民族主义的台阶。这几年中国高层人物都不愿与日方高层交谈,甚至今年5月吴仪在访问日本时打破外交惯例突然提前回国,都是迫不得已的。

  经济建设才是中国目前的核心任务,其条件之一是睦邻友好。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主旋律是中日友好。要不然,今年4月的反日潮之后,中共中央急发机密文件,促使地方各部门为应对反日潮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为何?

   去年夏天,中国公安部门冒着惹恼网络“愤青”的险,在江苏南通逮捕了一批将要出港的保钓人士,这不是为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吗?遗憾的是,有不少日本政 客不大注意这些事实,仍认为中国反日潮的主要原因,是1994年在江泽民主导下开始加强的爱国主义教育。那是跟他们分析政治过程的思维方式有关,即:主导 权总在“官”方,“民”只是沉默的客体。

要正面对待中国民愤

  这是一种愚民思想。所以他们的结论是:只要让中国官方回到“未来志向”的道路上,一切问题就能解决了。他们有意愿找中国领导人谈,却没派一个官员去中国通过大众媒体向中国民众解释过,这也不足为怪。

  我们该注意美国开始进攻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后,不断派高层官员到半岛电视台等西亚媒体,用电视节目的形式向当地民众解释美国的中东政策和行为。美国的这种做法显然与日本大不一样。

   今年4月,胡锦涛在雅加达会见小泉时说过:不想再次谈靖国神社。此话弦外有音,他大概想说:“若这次会谈一无所得,我们就惨了。你们倒轻松,没有民愤这 一关。”可小泉分明误解了他的意思,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说不想谈,正合吾意。”他以为胡锦涛的“不想谈”代表中方对“未来志向”的认同。

  由于小泉在本月17日的第五次参拜,是在明年辞职之前,中日关系大概不可能有多少进展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未来志向”,是考虑怎样推进“后小泉时代”的中日对话交流,其前提是:我们日本人应该承认两个事实。

  第一,中国人也是人,一样有喜怒哀乐,追求安居乐业。他们绝不是什么文化上的“另类”。也就是说,中国人对日本感到的愤怒是来自人性的,我们对此应该虚心地反省。

  第二,中国政治也需要“领导人”的合法性,没有田中角荣所说的那么轻松。它不是什么上情下达的“一言堂”。中国国家的主人是老百姓,日本官方应该正面对待中国的民愤。

作者TAJIMA Eiichi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系副教授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应有多远

CSDN > 新闻频道 >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应有多远
2005.10.18 来自:中国管理传播网

   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的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 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又冷的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 方,于是舒服的睡了。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多远呢?无疑,刺猬理论给了我们最贴切的答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领导者要想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这样容易赢得下属的尊重,下属在工作时也愿意从领导的角度出发,替领导 考虑,并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好。但同时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在心理距离上。这样可以保持领导的神秘感,而且减少下属或下属与下属之间的胡乱猜疑,避免不 必要的争斗。但有以下几种情形还要区别对待。

  1、 当你只有一个下属的时候。在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企化部等部门的人员往往都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经理带着一个“兵”。在这个时候往往两者之间的距 离很亲近,有种共生或相依为命的感觉。这时的管理通常很简单,不必使用过分复杂的管理技巧和手段。多数时候只要经理吩咐,下属就会照做,但在绩效上的效果 通常不会很好,但还可以完成。因为员工和经理的距离很近,经理通常布置工作后不好意思催促或监督下属工作,即使有时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也因为关系亲密被 忽略了。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的管理最应该注意心理距离的问题,在工作中不应经常带有日常的感情,并不要交流过多关于个人的隐私问题,虽然这对增进感情很有好 处,但由于过分亲近又没有竞争的压力,如果在加上管理不当,会造成工作拖延、懈怠,绩效低下等不良现象。

  2、 当你有几个下属的时候。情况通常会很复杂,假如你的下属是和你一个办公室,也就是说和你在一起办公时。这时,你的下属通常会分为几个不同势力的小圈子。圈 子的中心就是在你面前的红人。当然也可能出现最不好管理的几个人围成一个小阵营。这个时候领导最重要的工作是平衡自己与各个阵营的关系和距离,而不是只局 限于与各人的关系中。通常要注意的就是日常工作的安排是否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公平和每个红人之间距离的问题。但无特殊情况下,领导者要尽力保持各个阵营的 势力均衡,避免某些阵营势力过大,造成管理的不便。同时又由于大家日常在一起工作,领导也要注意和下属沟通的亲密程度以及次数,但正式的沟通或工作安排则 不必要回避。以免引起误会或不必要的猜想。假如你的下属不经常和你在一起,比如管理销售人员,这就又要复杂一些。这时实际上你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情况 掌握的并不会很多。他们对你感情和距离也难以捉摸。经常会有很大变化,但基本会保持尊敬。他们会因为你无意和他们的闲聊,距离突然拉近。也会因为一次销售 的失败,对你、对公司同时失去信心。昨天还兄弟天长地久,今日就离你而去。所以这种情况,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在可以保持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和下属保持比较 近的心理距离,把握下属的心理,才能合理的使用管理模式,取得较好的管理绩效。

  3、 当你的下属有几十个人以上时。这时的管理者多数是在扮演你所在职位应该扮演的角色,而不是做你自己了。这时领导者做的很多工作都要注意自身形象和地位的维 护。与员工的距离也要保持适当,甚至可以略远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权威的体现。但在工作之余可以和员工走的近些,尽量平易近人,这样员工在工作中会表现 的比较尊敬和畏惧。但切不可距离很近,这样很容易暴露个人的缺点,影响下属对领导的敬佩,甚至造成失望。

  其实管理无定论,领导与员工的关系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也会因为管理者的性别和其他因素有近有远。但刺猬理论却给我们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提示,无论远近,舒适、温暖就好。

  我本西方一座佛,老子墨子百家说。

  世间名儒皆羡我,修身养性笑蹉跎。

  愿世间豪爽的真人真士皆与为友

Google十大真理带给中国网络公司的启示

CSDN > 新闻频道 > Google十大真理带给中国网络公司的启示
2005.10.19 来自:Chinabyte

   Google作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网络公司之一,缔造了不仅仅属于互联网的神话,她的丰功伟绩就连用竞争对手百度的引擎也可以搜到几万条,自然 是不需要多说。我们更关注的是什么深邃的东西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Google自己总结了十条真理,我们精选了与国产网络公司观念差异最大的三条来探询其 中的奥秘。其实,Google的理念不仅仅适合于网络公司,对传统行业的公司亦然。

  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赚钱

   广告在国内的网络公司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为了使这部分收入最大化,网站的经营者们几乎使出了所有卑鄙的手段,弹出式广告像机关枪一样扫射 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更有3721这样的流氓插件欲删不能。现在介绍一个我对付新浪首页的秘诀:中午吃饭之前点开新浪,先去品味中华美食,回来后小憩,半梦 半醒之间,泡上一杯正宗的冻顶乌龙,体验一下祖国的茶文化。茶足饭饱,发现新浪首页的最后一个弹出广告演示完毕,于是浏览两条新闻后,欣然离去。历史的经 验再次告诉我们:对付流氓,使用武力是无效的,只有使用暴力。

  再来看看google的作法:本来可以通过竞价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但为了确保搜索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他们放弃了眼前的巨额利润。并且投入 了大量的人力,进行研发。并最终用pagerank(网页级别)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放弃巨额利润,再投入可观的人力物力,去作一件事情,却只有一个目 的:让客户看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难道不是雷锋精神?当然广告还是要作的,生存第一。Google开放了右侧的广告,并且用非常清晰的字眼告诉客户,这 是赞助商广告,而且坚持做到只有相关的内容才可以放到该搜索页面。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搜索结果页面看不到google广告的原因。相比之下,那个号称专业定 向、内容匹配的窄告就无耻的多,在“大闸蟹”的文章周围,却铺满了牛皮癣的广告。

  珍惜客户的时间

   Google在全世界安排了近30000台的服务器,以确保任何地域的客户都可以通过最近的服务器来访问,他们的设计师崇尚简约,去除了一切不 实用的功能,永远是以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页面出现在客户面前。他们希望让客户在第一页面就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他们希望客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离开他们的网 站。而国内不少的网络公司,是雇佣很多策划大师,想办法延长客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间,目的很简单,客户停留的时间越长,广告的价格也就越高。

   为了更大限度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使用习惯,他们又建立了个性化搜索,记录每一个客户的每一次搜索。这个功能不但方便了客户查询历史记录,更重要 的是,他们的系统将会通过跟踪、分析客户的长期搜索数据,形成对客户个体的综合描述。而一旦客户长时间使用google搜索的时候,google就会用最 符合该客户需求的方式来显示搜索结果,如果我们使用搜索引擎,只在第一页的前五条结果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情。百度在 忙着卖他们的第十个搜索排名位置的时候,google已经把工作放在让客户在前五个结果就解决问题了,这就是差距。不仅仅是技术的差距,更是一种观念的差 距。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中国并不是没有精通市场营销学的, 飘洋过海,通过苦练刷盘子的技巧,换回来的mba文凭,依旧挂在客厅中最显著的位置,几乎成了每个访客必须参 观的东西。客户至上是他们挂在嘴上最频繁的话,当然在软文传播中也是充斥了全文。但关键的是没有勇气使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或许是受到了老板的制约?)。

   “以客户为中心”,说起来容易,那是要付出代价的。Google深深的了解客户,他们认为搜索引擎的客户最需要两种诉求,一是准确,二是快速。 就这四个字,Google付出了几十亿美金的代价。为了达到准确,他们的上千名工程师不断的优化算法,我们在这里不是探讨技术。我们来看技术之外的东西 吧。坚决不出售排名,也就是在搜索结果中严格的按照Pagerank来进行排序。尽管本文是在市场营销的层面来探讨问题,但为了说明问题,还是要把 pagerank做一个解释,其实就是按照其他网站对该网站的评价来决定你的重要性。通过有多少重要的网站指向了你,来衡量你的重要性,一个网站可以为你 作弊,但不可能全世界的网站都来为你作弊,所以这个指标是相当客观的。确定了哪些网站是重要的,就把这些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而对于一个搜索的客户显然 这些内容是他们最需要的。再来看百度吧,所谓的竞价排名,其实就是谁出钱谁就排在前边,而敢于出大价钱的往往是一些销售意向浓烈的新兴公司,他们的产品或 者内容根本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因此对于一个查找资料的客户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就是出钱最多的内容,而不是他们最需要的内容。为了“以客户为中心”这五个 字,他们做了多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钱。

  如果把google的十大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一种理念:网络公司更需要长线的经营。不是不看重利益,经营公司,赚钱是第一天职。但为了长期的利益,可以放弃短期的利益;为了品牌可以放弃垂手可得的利益。这应该是中国网络公司与国际网络公司最大的差异。

   神州六号成功的回收,这是所有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壮举。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航天飞船我们可以作的很好,但为什么螺丝钉却作不好。不是中国 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一种认真的态度,目光不够长远。在本文中似乎有很多的文字是在贬低中国人,但这绝不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希望通过对这些现 象的分析来警醒我们,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让全世界尊敬的网络公司。如果文中有得罪的地方,提前向各位致歉.

Thursday, October 20, 2005

歪批IT之加班 IT就是我累了?

CSDN > 新闻频道 > 歪批IT之加班 IT就是我累了?
2005.10.19 来自:IT经理世界

有IT业人士戏言“IT就是I''m tired(我累了)的缩写”。

小陈是销售总监老洋的得力干将,属于“主动型工作狂”,他每天都希望有“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表现。这样的员工领导当然喜欢,因此会时不时关切地嘱咐小 陈“注意劳逸结合”。尽管没加班费,不过小陈心里清楚着呢——“以后有什么加薪、提拔、培训的机会,领导肯定会有所关照的,这就叫‘吃小亏占大便宜’。”

这天清晨,同事们还都没来,小陈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办公室,当他打开手中的当天报纸,只见头条赫然是《IT业精英中秋辞世 年仅38岁》。文章中某医学博士评论说:“缺乏休息往往是猝死的导火索,劳累、生活不规律、开夜车、高度紧张往往是猝死的诱因。”看完报道,小陈的脑门渗 出了些许冷汗。他还依稀记得,年初某跨国IT企业的中国总裁在健身房的跑步机跑步时心脏骤停,据说也是“过劳死”。

报纸上的文章说,如果想避免“过劳死”,每天的加班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天加班不能超过3小时;每个月累计加班一般不应超过36小时。小陈扳 着指头算了算自己的加班时间,“我的加班时间大大超标了,得减一减了,从今天开始我要提前1小时下班,看看天到底会不会塌下来。其实,事情永远是做不完 的,钱也永远赚不完,机会也是一样的——错过了一个机会,还会出现下一个机会,如果因为过劳而早逝,那就一切都完了。”

于是,小陈当天就把原定拜访的客户从3家减少为2家,这样他就不需要加班到深夜了。以前,他白天拜访客户,晚上还要赶回办公室填写《当天销售进度总结 表》,并准备次日拜访客户的演讲内容和演示工具。这天,他下午3点就赶回公司,在晚饭前完成了当天的总结,晚饭后再花1个多小时完成其他工作,他就下班回 家了。

月底,一直被誉为“销售标兵”的小陈排名竟滑落到倒数第三!此外,他的“销售漏斗”中收集的“种子客户”的数量也大幅减少。于是,上司老洋痛心疾首地警告他:“要么加班补上,要么走人!”小陈只好边加班边安慰自己:“先苦后甜,等升了部门经理,就可以减少加班时间了。”

两年后,小陈凭借着骄人的业绩被提升为销售一部的部门经理,终于有权制定工作制度了,于是他立即对下属宣布:“无重大事件不鼓励销售人员加班,即使有人自 愿加班,我也绝对不奉陪。”没想到季度末,这个“模范部门”因为销售业绩差强人意,陈经理遭到上司的严厉警告:“如果你不愿意对下属‘抽鞭子’,我就让别 人来代替你!”小陈不得已又和手下开始了漫无边际的加班。他心想:“先苦后甜,等我升了区域总监,大概就可以减少加班了吧。”

两年又过去了,陈经理被擢升为区域销售总监。这天深夜他刚睡下,手机响了,原来是某重要客户路过本市,在夜总会打电话请他“赏光”,他婉转地推辞了,派副 手去作陪。第二天,陈总监刚到办公室,桌上的电话就响了,原来是昨晚的客户向老洋投诉“陈总监真不够意思,以后咱们怎么合作啊?”。于是,老洋不客气地批 评陈总监:“你要么补课,要么走人!”陈总监马上干脆地回答道:“放心,我来摆平他。”当天晚上,陈总监亲自陪该客户喝酒到凌晨,被客户罚酒N杯。第二天 上午,陈总监被手下搀到医院输液,下午他从医院赶回公司继续上班。其实,陈总监心里很苦涩,“如果我还有命做集团的销售总监,老子铁定不加班了!”

两年半以后,陈先生如愿升任集团销售总监。这一天,他加班到凌晨,刚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了一小会儿,秘书就来提醒他:“今天是集团的高层例会。”陈总监叹 了口气,喝了杯浓浓的黑咖啡,然后向会议室走去。会议上,他盯着集团CEO的脸想:“这家伙气色真不错,大概他是公司里唯一不用加班的人吧?”

1年后,集团CEO忽然辞职,这个在IT业驰骋多年的老将临走时说:“我累了,想换换生活方式。”翌日,陈总监被董事会成员推选为代CEO。

半年后的一天,陈总正在高尔夫球场潇洒挥杆,当他要挥杆一击时,忽然感觉到胸部被一只无形的手重重一攥,剧痛迅速蔓延到背部,球杆悄然跌落,他也缓缓倒 下,恍惚间,他的耳畔响起《无间道》中倪家两代“老大”那句著名的话:“只要在道上混的,早晚都要报应的。”

Google咬着微软哪里了

CSDN > 新闻频道 > 分析:Google咬着微软哪里了
2005.10.20 来自:新浪科技

  最近的消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美国《福布斯》杂志9月22日公布的最新年度榜单显示,微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比尔·盖茨以51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11 年名列全美富豪排行榜榜首。然而,一个要去古狗打工的李开复却搅的微软坐卧不宁。不就是员工跳槽吗?没了他世界第一的微软真就要毁灭吗?世界上仅缺他一个 人才吗?李开复真的那么厉害吗?世界第一的微软人才济济怕过谁呢?

  如果你能区分什么是计算机时代(点对点时代),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点对面时代),就能理解为什么微软如此恐惧到要打官司来解决问题。

   简单的说互联网时代没到来之前,软件服务或复制是点对点的传递。微软(非物质产品制造商)是靠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复制赢得现金流的。如果要得到 一个软件你需要怎么办呢?老张得到一个软件展示给老王,老王再介绍给老李,软件就是这么慢慢传递的。事实上微软的盈利模式产生于计算机时代,他的生存和发 展始终不依赖于互联网世界,因此也决定了他一直没有能力适应互联网世界。

  而古狗则(非物质产品的服务商)是用另外的方式获利,特别 是基于互联网服务盈利这一特征。古狗要传递任何服务每一个动作都是点对面,理论上一瞬 间,全球网上的人都能得到古狗服务,重要的是古狗以此盈利。如果古狗有一天利用了解微软的李开复考察一套与微软办公软件一样的产品免费放在网上,那就热闹 了。

  20世纪90年代,微软公司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只有8%。比尔·盖茨510亿美元净资产光环之下隐藏着危机。

   微软和古狗的生存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竞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古狗遇到了微软,如同食肉动物遇到食草动物。微软难以适应网络世界的来临,这 两个动物搏斗中微软太容易失血,如果办公软件免费放在网上……瞬间微软就能昏厥,然后死亡,体积再大都没用。软件免费,哎呦,微软甚至不敢再往下想,呵 呵。为了争夺人们的注意力,也许有一天古狗还要送你操作系统呢。

  基于互联网生存的企业如同寒武纪时期的生物大爆发的物种一样,裂变 和进化的速度太快了,古老的生物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淘汰了,力量和智慧 有些赶不上速度变化。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就在演义新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一幕,想想都让人兴奋。你害怕吗?那就快点把自己粘在网上吧。不是上网,那只是第一 步,你要用他盈利,你行吗?

Wednesday, October 19, 2005

中日在东海争些什么?

早报网 > 言论 > 中日在东海争些什么?(二之一) 黄彬华 2005-10-18
中日在东海争些什么?(二之二) 黄彬华 2005-10-19

  东京举行的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会谈刚在月初结束,日本又建议月底继续在北京举行,显示日本对会谈的兴趣在加浓。前三轮会谈,其实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也未缓解紧绷的中日关系,日本还是锲而不舍,包括建议将它提升为部长级会谈,但也有人怀疑它暗藏玄机。

   从总体层面来看,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建议,中日共同开发东海的油气田,日本一直嗤之以鼻。到2004年举行“10+3能源部长会议”期间,日本依然 拒绝,反而要求中国提供“春晓”油气田等的开采数据。今年5月,中国再次提出共同开发建议,日本仍未接受。但这次东京会谈,日本突然提出自己的“共同开发 方案”,而且附带条件,要求中国必须停止“春晓”油气田的开发行动,并且向日本通报所有勘探资料。

  日本从态度强硬转化为姿态柔软,不仅显示战略在改变,而且内心也存在焦虑,因为中国的试掘工作取得了出乎日本意料的成功。

两国边界再度“接壤”

  中日关系是在猜疑和对抗中摸索的历史。战前,日本把边界扩张到中国大陆边缘,在中国东北短兵相接,最后烽火连天。日本战败后,被迫退回到海洋彼岸,不料海洋分割之风又起,彼此边界再度通过海疆“接壤”,龃龉再度发生。

  开始时,中日只有钓鱼岛主权之争,后来的渔业之争很快化解,但更根本的权益问题,如海底资源的开发、海洋疆界的划分,又恢复到了类似战前的状况。

  中国说,东海是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又是中国大陆的伸延,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就是国家的义务。日本却认为,中国的崛起构成威胁,特别是中国发展海洋舰队必须加以遏止,而东海争端也就日益频繁和激烈,如今发展成了军事当局制订“防卫警备计划”,直接把中国当假想敌。

   东海之争,表面上是石油之争、海洋资源之争,甚至只是专属海洋经济区划分的纠纷。事实上,除了经济利益,还有国家安全、主权等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加上 两个宿敌再度在海洋上“接壤”,所以,解决油气田争端并不能化解整合问题。历史家常说: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但历史经验却提醒人们,提高警觉是有必要的。

目的是重划“中间线”  

   东海的权益之争,虽然是两个“石油消费大国”明争暗斗的表面化,但实质上,其中却有着比石油资源争夺更为严峻的背景。日本要求在东海重新划一条“中间 线”,其后果,首先是正式否定中国以大陆架理论为依据,拥有整个东海大陆架,包括钓鱼岛主权的主张;其次,日本得以名正言顺与中国分割东海,借以扩大自己 控制下的海域,囊括海底和海上资源,并可继续占领钓鱼岛;第三,更长远来看,日本通过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明确建立,把刚崛起的中国,特别是中国远洋舰队堵在 东海浅滩上。

  石油是当前中国迅速成长的重要资源。专家查明,东海拥有比沙地阿拉伯多八倍的天然气,以及比美国多五倍的石油蕴藏。日本 见 猎心喜,认为可以把它变成“国内最大也是最后的石油宝库”。不过,即使撇开主权争端,以日本所处地理位置看,除了距离远之外,还有深陷的海沟,都不宜铺设 输油管,不符合商业开采的经济原则,因此日本迟迟没有动工。

  然而,中国的成功勘探和开采改变了现状,日本不仅必须急起直追,还要针锋相对,因此东海石油问题就成了中日纷争的新焦点。

  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的地区,基本分布于东海三大块海域,即大陆架的中央,最靠近中国;第二块在钓鱼岛周围;第三块则靠近琉球海沟,只要冲绳地位不变,开采对日本较为有利。

   中国目前已经勘探了七个油气田,“春晓”、“断桥”、“天外天”和“冷泉”,全都在中国的大陆架范围之内。日本也承认,它们在“中间线”西侧,即靠近中 国大陆的一侧,但却仿效伊拉克当年针对科威特所提出的“吸管效应”理论,指中国企图先下手为强,要盗取日本的资源,因为它靠近“中间线”,可能会把另一侧 日本的原油吸光。

日方提出“吸管效应”

  “天外天”油气田距日本所谓的“中间线”有五公里,所以“吸管效应”不成立, 这是 第一点。所谓“中间线”,是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未经两国协商,也未获世界海洋机构认可,因此中国不会承认。何况,中国的一贯主张是依据海洋法第一项原则 (即大陆架原则),来分割专属经济区。

  暂时撇开“中间线”问题,所谓“吸管效应”其实也不存在。日本有能源专家猪间明俊,曾在《军缩 问 题资料》杂志上撰文指出,世界石油探矿界的常识是,两个矿区的标准距离是100公尺。换言之,只有在100公尺之内,才有可能产生“吸管效应”。但是,日 本传媒只报道官方指责中国的言论,不报道石油勘探专家的分析。

  据报道,日本军事当局已假设,如果中日对钓鱼岛和海洋资源的争夺激化,日本都有可能出动陆海空军反击中国。因此,有关形势是令人担忧的。

  一般人都知道,钓鱼岛之争是由石油资源的争夺所引发。钓鱼岛本身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周遭海域却是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集中地之一。

  但是,除了石油资源,依据世界海洋法,其周围200海里又可被划为专属经济区,借此可以扩大自己所支配的海洋面积。

  东海为中国大陆架的伸延部分,按照大陆架理论,中国可单独拥有东海的支配权。对日本而言,引用“中间线”原则,可以把钓鱼岛周围海域宣布为专属经济区,以此打破中国引用的大陆架理论。

   在东海纠纷中,日本的基本战略包括:一、否定大陆架理论,因为中国一贯主张,从中国延伸到琉球海沟的大陆架海域,属于中国专属经济区;二、提出新大陆架 理论,即设法向世界海洋法机构证明,日本东面的马里亚纳海沟才是大陆架的终点,以此来与中国分享东海权益;三、在否定了大陆架理论之后,接着推动“中间 线”的划分。

  以日本提出的“中间线”来看,钓鱼岛位于“中间线”以东的日本一方,而蕴藏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三大海床都分布在“中间线”周围。这样,日本提出的“共同开发方案”就有了基础。

  “共同开发”的建议由中方最先倡议,但日本不同意在“中间线”以东共同开发的条件。日本现在改变初衷,建议举行部长级会议来讨论,目的不在“共同开发”,而是要推动“中间线”计划。而中方虽然愿意跟日本磋商共同开发海底资源,但不愿放弃在大陆架的既得权益。

日本“白桦”对垒中国“春晓”

  日本从反对“共同开发”,到积极提出“共同开发”,这种突然改变使中国感到疑惑。因为,日本主张共同开发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已经成功勘探的七个油气田,而且还包括向日本提供全部勘探数据。

  有石油专家指出,数据是商业机密,也是开采石油的指针。日本不仅希望获得这些资料,而且还准备使用这些资料,向联合国申请修改现行大陆架范围,即把东海大陆架延伸到马里亚纳海沟,而不是琉球海沟。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1999年5月制定一项新的申请标准,规定有关国家申请大陆架界限的伸延必须有完备的调查数据,而且规定最后的申请期限是 2009年。日本打算通过大陆架界限伸延办法,作为划定“中间线”的理论根据。但是,由于起步迟,它要靠本身力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勘测,已经不可能。这就 是它提出“共同开发”的原因。

  开采东海的天然气或石油,从地理位置、开采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来看,中国似乎没有太多难题。但日本需要在海底铺设导管,把天然气或石油输送到本土,成本会很高,所以使其竞争能力受到局限。

   中国为东海新建的油气田取了很富诗意的名称,如“春晓”、“断桥”、“天外天”和“冷泉”等。日本为了宣传的需要,也在中国油气田同一位置上,为它们取 了日本式名称,如“春晓”变“白桦”、“断桥”变“楠”、“天外天”变“木坚”、“冷泉”变“桔梗”。可见,东海资源之争是激烈的。

Monday, October 17, 2005

My book list

This list will be updated from time to time.

Books I'm reading or haven't got time to finish:

Books I've read:
Books I plan to read:
  • "刘力明先生在1995年写的《电脑业世纪商战:IBM、苹果、微软创业争霸纪实》,看到几家公司的创业,感触很 多。另外一本名叫《硅谷商战》是九九年买的,读了很多遍,硅谷的故事熟烂于胸。不过最近才注意到,作者名叫李彦宏,而这本书的序言落款是:“组稿编辑 张朝阳 于清华园 1998年12月”。那个时候,李彦宏还没有回国创办百度,张朝阳的搜狐也刚刚开张。" (from 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
  • "迈 克尔-德拉蒙德所写的《微软帝国叛逆》就讲述了OpenGL组里三个工程是坚持认为世界上有比OpenGL更适合Windows系统的图形引擎,于是掀 起了微软内部的战争,秘密开发DirectX引擎。战争最终以更多的内部的部门采用更快更简单得DirectX而不是OpenGL,并使OpenGL组最 终转变成为DirectX组而告终。这内部的种种创新的故事,已经有很多本书的记述了。" (from 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
  •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by Anders Hejlsberg, Scott Wiltamuth, Peter Golde
  • MICROSOFT SECRETS : How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Software Company Creates Technology, Shapes Markets, and Manages People by Michael A. Cusumano - "To organize and manage the company, Microsoft follows a strategy that we describe as find smart people who know the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This is a "facts ma'am, nothing but the facts" examination of how Microsoft works, both internally, and in the marketplace. Unlike the raft of gossipy Bill-bios or sardonic and shrill pro- or anti-screeds, this book is focused clearly (if sometimes ploddingly) on one central ques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s Microsoft become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Internet, it is essential reading not just for software companies, but for all Internet companies as well. Highly Recommended. (Amazon.com)

Other book list:

CSDN技术中心 程序员调试能力和相关书籍:

1、 《Writing Clean Code——Microsoft Techniques for Developing Bug-free C Programs》(中文版译作《编程精粹——Microsoft编写优质无错C程序秘诀》或者叫做《零错误程序》)——这是一本出版很早的书,现在也许 在书店中都看不到了,但是你要相信此书的作者Steve Maguire(曾是Microsoft资深的程序员,参加了Excel在多个平台下的开发和移植工作)所提供的许多防错、排错、测试的准则还是能让人从 中获益非浅的。作者将每章的要点都和自己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提供了翔实的例子和相关代码,使用的语言更是幽默风趣,让人读起来不会感觉晦涩难懂,尤其是 每章结束部分提供的练习和思考题更是贴合实际,发人深省。也就是这些原因才使得这本书经久不衰,一直为广大程序所喜爱,所广泛地讨论。至今尚未能见到能与 之相媲美的书籍。网上所流传的林锐博士所著的《高质量C 编程指南》和《软件工程思想》在深度和广度上与之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

2、 《Debugging Windows Programs》(中文版译作《Windows程序调试》,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现在在书店很为流行的一本书。此书使用的语言比较朴实、易 懂,也许是译者精心处理的结果,叙述习惯比较符合国人口味。这本书主要包含调试策略、调试工具、调试技术三部分,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在VC这个IDE、编译 器下开发程序所应有的一些技术。看完此书你肯定会更为深入的了解MFC,了解结构化异常和C 异常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怎么调试多线程程序,怎么调试COM程序,怎么调试内存,怎么调试绘图程序等等。不管你是自认为有多年的开发经验的开发高手,还是 刚刚入门的初学者,相信只要你耐心的看完此书,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深深的感叹一句:原来VC的调试功能这么强大!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

3、 《Debugging Applications》(本人尚未见到中文版)——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VC和VB的调试,其中VC的调试占到70%-80%左右。本书也分为三部分: Debug的形式,强有力的Debug,Debug的工具和技术。其中有部分内容和上一本书所说的相同。但是这本书还是提供了很多新的东西:介绍了远程调 试,提供了一些新的工具使用例子的说明,介绍了更多的底层的东西,甚至涉及汇编的相关信息的阅读和理解。在阅读了上一本书以后,如果你还想提高,这本书是 你不错的选择。"

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

CSDN 首页 -> 新闻频道 -> 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
2005.10.11 来自:CSDN

  对于Google,大家总有话说。有Google的铁杆粉丝,也有面对最近Google的扩张而有些迷茫的粉丝,更多的人是今年才听说有Google这个名字,关注起来,并义无反顾的成为新的粉丝。。。

  大家喜欢把Google和微软进行比较,比来比去,得出结论Google是家比微软好的公司。我看这个结论下得有些早。

  似曾相识的辉煌

  Google的上市,似乎回应了Netscape在1995年掀起的互联网热潮。Google推出的产品,出一个,大家爱一个,好似到了一个盛世。

  想想微软的过去,更加辉煌。那古老的日子里,计算机业界的老大IBM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的时候, “微小”和“创新”的微软给了一代程序员希望。曾记得1995年Windows 95发布的1995年8月24日,整个多伦多CN电视塔被Windows 95的旗帜包裹起来,帝国大厦也被通体刷出了Windows的三种颜色。这这code名为Chicago的操作系统,是多少人追捧的目标。

  当OLE技术出来的时候,它让用户可以把对象从一个应用程序拷贝到可以拷贝另外一个应用程序;COM让一个应用程序可以控制另外一个,就不说 Windows 3.1的彩色启动画面以及Windows 95的Start按钮给人带来的冲击了。这一切出来的时候,在当时所受的追捧程度,一点不亚于现在的Google发布的任何一项产品。只不过这些名词,有 些发黄了,记不起来了。

  创新和达尔文主义

  Google是创新的,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最近接连推出的新产品,让大家眼睛一亮,再亮,直到眼花缭乱。著名的20%的时间自由支配就是支持这种创新的机制。

  微软也是创新的。关于创新,它一直在微软的血液里面。微软内部的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Windows 95时代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迈克尔-德拉蒙德所写的《微软帝国叛逆》就讲述了OpenGL组里三个工程是坚持认为世界上有比OpenGL更适合 Windows系统的图形引擎,于是掀起了微软内部的战争,秘密开发DirectX引擎。战争最终以更多的内部的部门采用更快更简单得DirectX而不 是OpenGL,并使OpenGL组最终转变成为DirectX组而告终。这内部的种种创新的故事,已经有很多本书的记述了。

  微软的产品在内部的残酷的竞争,多少团队的产品不及准备发布,就已经被内部淘汰。太多大家没有听到过的产品,就经过内部达尔文主义竞争下岗了。 同一种技术,多个部门同时研发,谁找到了更多的内部或者外部的产品基于你的技术开发,谁就能活下来。而选择什么样的技术的慎重程度,也绝不亚于对外部公司 的要求,因为如果自己选择的技术没有前途,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产品前途暗淡。上千人的NetDoc队伍,就是要击败微软自己的Office,结果历经三年, Office如期发布了Office XP,而NetDoc还没来得及发布就被解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其他的各项应用,也随之解散或合并。这些殉葬者就是在内部评估的时候,把堵压在了一项技 术上。微软内部,所有的团队都要在内部兜售自己的产品,没有合作者,没有使用者,就没有未来。

  时代的变迁

  一个时代,孕育出一个公司。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了,它孕育的公司就会有更大的号召力。苹果的乔布斯一句“你希望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有机会改变 整个世界?”让斯卡利毫不犹豫从百事可乐的CEO的位置跨入了个人电脑行业。一个行业取代传统行业的主流地位,说快不快,变化总是那么不知不觉,没个上市 或者产品发布这样的大时间做标志,就让人摸不清脉络;说慢也不慢,微软的辉煌看似电脑业最不可能改变的神话,却也在短短的十年间改变了,只不过真正的危 险,不是曾经预测的美国司法部。

  而微软的成功更在于Internet大潮到来的时候,延续了上一个时代的辉煌,并没有随之死掉。Netscape上市的1995年,微软先是毫 无动作。在明显落后的时候,比尔-盖茨在12月7号写的那封长信:The Tide of Internet(互联网的大潮),让微软这艘航空母舰像鱼雷一样的180度大转弯,向新的互联网方向扑去。这个日子倒是选得意味深长。这一天,是日本偷 袭珍珠港的纪念日。这天之后Internet Explorer的团队迅速扩大,并一周7天,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苦干了两年,到98年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多Netscape的市场了。回顾历史,微软作为 一个公司,做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Google的威胁

  最近越来越多地人觉得开始提Google的威胁了。其实Google没有做错什么一样,就像微软也没有做错什么一样,只是它越来越强大,进入了 越来越多的领域,让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觉得害怕了。今天感到害怕的可能还不是你,但明天呢?而更可怕的是,Google的成绩单太好,做得太优秀,让所有的 人都固执的认为,如果Google做什么,肯定能成功。就像微软只有操作系统的时候,除了IBM担心以外,大家都开心。慢慢的,微软做办公软件了,做数据 库了,做邮件系统了,做家庭娱乐了,每一样都给业界带来震撼,朋友一个一个地变成了敌人,敌人一个个受市场所迫成了朋友。去年微软开始传出要做杀病毒软件 了,对于微软巨人这么小的一个举措,让所有的现有杀毒软件厂商都觉得自己头皮发麻,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它以前做得太成功了,给人了压力。

  不说产品,单就从招人来说,IT公司的经理们有多少有自信自己的员工可以抵得住Google的诱惑?如果自己的开发人员足够优秀,并有幸被 Google看中的话,自己担不担心呢?这种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往Google聚集的场面,让人恍然觉得在仅仅10年前曾经上演过,不过那时候让业界担心 的是微软罢了。Google不进中国,光环自然在那里,一旦进入这个游戏场,就不是原来那个可爱的Google了。用户选择Google倒是轻松,业界里 的厂商们,是做敌人还是朋友,这是个问题。因为一个不断壮大的公司,总有一天回到了你的一亩三分地里来。Google作为公司没有做错什么,错就错在它是 家过于成功的公司。当一些人紧张没有关系,如果整个IT届都为了一家公司紧张了,这家公司就是人民公敌。这,就是被称为“邪恶”的微软的历史告诉我们的。 Google能够逃脱这个宿命吗?

  自然的轮回

  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人,也像自然中的任何东西,是有生命周期的。当他生机蓬勃的时候,就像幼儿学步一样可爱,虽然谁都知道人必有老去的时候,但 没有到那一天真正到来,总觉得还很遥远。今天的花,明年就不在;现在看到的木头,过了100年未必还是完整木头。现在的公司,总是有成年的那一天,也有衰 老的一天。只不过这周期,越来越快了。老字号们动辄百年老店,千年老店,只因为“张小泉”剪刀从明朝开始到现在还是那个剪刀,全聚德百年来的鸭子还是那个 鸭子,多少的生意的盛衰都慢慢的轮回,都以我们不察觉的速度完成。百年老店经过百年,虽没死掉,在生活中的位置确不能同日而语。而IT这个行业,一两年就 可以出一个新产品;到了互联网,更是一两个月就会有大变化。产品研发的加速让公司的兴衰随之加速,才让我们这些寿命不过百年的人们有幸快速的经历一个一个 公司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的轮回。

  IBM代表着大型计算机和硬件业界的一个成就,没想到,被一个只做软件的微软超越;微软代表着平台和软件系统的一个成就,这个成就,正当大家翘 首以待,是不是有更强的软件企业超越的时候(Linux就是一个这样因为思想的惯性而被看好的),没想到从互联网行业会杀出一匹名叫Google的黑马。 Google被谁超越,现在还不好说。思想的惯性总是这样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

  Google是家好公司,就像微软一直是家好公司,更像如繁星一样的计算机历史上的还存在或者已经不复存在的著名的公司一样,都是好公司。不 过,宿命还是宿命。看多了人间的生死,就知道人会死。人的死,从来没有坏死或者笨死的,而是宿命如此;好公司的死,虽有种种的不同的病因,但更是自然的轮 回使然。

  注一:声明自己在微软工作过,难免有屁股决定脑袋的嫌疑,作出不公正的结论。特此坦白。

  注二:本文仅仅是希望我们再看公司的差异的时候,考虑进时间的维度,看一看一家公司的过去,再看看另外一家的公司的未来,才能体谅到每家公司的不易。

  注三:手头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刘力明先生在1995年写的《电脑业世纪商战:IBM、苹果、微软创业争霸纪实》,看到几家公司的创业,感触很 多。另外一本名叫《硅谷商战》是九九年买的,读了很多遍,硅谷的故事熟烂于胸。不过最近才注意到,作者名叫李彦宏,而这本书的序言落款是:“组稿编辑 张朝阳 于清华园 1998年12月”。那个时候,李彦宏还没有回国创办百度,张朝阳的搜狐也刚刚开张。这才几年,两个上市公司就这样走过来了。

简单家常小炒-------青椒土豆丝

简单家常小炒-------青椒土豆丝

准备材料:两个中个的土豆刨丝 一只青椒切丝
土豆刨好丝后请放到泡入水中,并加下少量盐!放水中可以防止土豆丝变色,加盐在炒制的过程中多就算多炒下也能保持土豆丝的脆爽


锅烧热,加油 ,放入青椒丝翻炒片刻


然后从水中捞出土豆丝入锅翻炒至熟,加盐,鸡精即可。我没鸡精,又不想加味精,就不加了。


装盆


话说青椒土豆二人一日行到一处,遇到了一人,一身红装似火。要知这个人是谁,这三人又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啪!(惊堂木一响)
且听下回分解。

Thursday, October 13, 2005

中国3G手机有望比小灵通便宜

我听说的是,3G的设备比2G贵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这也是为什么上3G不容易,决定是否上3G慎之又慎的原因。而由大唐电信自主开发的3G“中国标准”即TD-SCDMA,系统建设成本比目前的2G低,设备投资成本可能比2G便宜近50%。真是令我很惊奇!

首页 > 财经新闻 > 中国3G手机有望比小灵通便宜
李永文 王松涛 2005年10月13日

新华社重庆10月12日电 正在此间召开的2005年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3G“中国标准”之父李世鹤说,大唐正在研制的3G手机中,价格高的将在150美元左右,低的则只有50美元左右。按照这个价位预期,未来中国3G手机将比小灵通还便宜。

3G“中国标准”即TD-SCDMA是由大唐电信自主开发的。李世鹤说,通过技术创新与改进,“中国标准”3G系统建设成本比目前的2G低,设备投资成本可能比2G便宜近50%。在3G手机方面,大唐的目标是将低端手机控制在50美元以下。

李世鹤指出,从技术角度分析,3G在中国市场上的大规模商用已经势不可当,一旦正式商用,许多手机用户将很快变成3G手机用户,未来的3到5年之内,3G手机就能超过2G手机,成为市场消费主流。

Wednesday, October 12, 2005

吃粥的心态

当年欧洲的贵族鼓捣这鼓捣那,弄出不少东西。看现在咱们的不愁衣食者研究起吃粥的心态来了。不管能不能鼓捣出什么东西来,重要的是,搞研究要靠兴趣,不能急功近利,这种心态很重要。

Ynet论坛 > 吃粥有感

文章标题:吃粥有感
文章作者:曲江流饮
发表时间:2005-10-07, 21:49:57
文章内容:

吃粥有感
京 城里的粥店,就我所知,以“宏状元”最火,开了许多家连锁店,到了饭时要拿牌子等座位;附近有一家“大粥锅”也不错。粥有荤有素,有甜有咸。从南方的明 火生滚粥,到北方的五谷杂粮粥;从冬天的山楂莲子粥,到夏日的水果冰粥,名目繁多,种类齐全。看来,已经形成了若干“粥系”。家常的,如大麦山药粥、小米 红薯粥、芝麻糯米粥、枣梨粥、八宝粥等等;昂贵的,有以牡蛎入粥的,有以甲鱼入粥的,有以参鲍燕翅入粥的,五花八门。这主要在商家的开发,粥的包容也是很 强的。
粥的历史源远流长。粥是大众化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广东人有饭前先喝汤的讲究,吃大餐前先来碗粥垫底的,却不曾听说过。吃粥,应该是在 用过主要菜食之 后。可是,多数宴席里并不安排有吃粥这一程序。以粥为家常便饭的,是平头百姓。旧时,粥就是穷人的命。官府赈灾济贫,常常是开设粥棚。说某某沦落到底,也 是要乞半碗冷粥吃的。如果讨来的是一碗清汤,这就不顶用。不得不吃粥,这里头有着说不清的辛酸和无奈。
现在,佐着小菜,啜着热粥,望望店门内贴着的对联:“艰难岁月想吃肉,小康生活要喝粥”,横批是:“与食俱进”,觉得是那么回事儿。
粥养人。好吃粥的人,与好汤的人相比,少了些许精致;与好茶的人相比,少了些许典雅;与好酒的人相比,少了些许激情;与好珍食美馔的人相比,少了些许欲望。好吃粥的人,是淡泊的人,平和的人,达观的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
汤贵清色,粥贵黏乎。混混沌沌,难得糊涂,主动吃粥的人,能在里面体会到一个圆融和谐、心境合一的境界。
有 人说偏素食的人脾性温和,嗜肉的人脾气暴、爱起急,好像很有道理。年轻人,风风火火的人,非肉不饱的人,大抵对粥是不屑一顾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是簇新 的,缤纷的,浓烈的,来不及品味,只是往下吞,自恃有着无所不化的好胃口。不用劝,他们会有喜欢粥的时候。所以老年人好吃粥,这是有生理和心理上两重因素 的。
喝茶在品,吃粥在悟。“悟道之前,劈柴烧水;悟道之后,劈柴烧水”。多一份阅历,多一份识见,粥里的内容就添一味。因此,粥适宜于身体羸弱之 人,知足长乐 之人,落魄江湖之人,官场失意之人。在大病初愈之际,灯红酒绿之后,铅华洗尽之时,大幕将合,尘埃落定的时候吃粥,才有十分滋味。吃粥,是必要热了心,灰 了心,又静了心的。古人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也是吃粥的好心态。
将吃粥的感觉告诉同事,同事笑说:“什么呀。我妈说了,粥铺子里五块钱一碗,忒贵,给五块钱,我给你熬一锅”。

Monday, October 10, 2005

盛世不太平

早报网 > 国际新闻 > 盛世不太平
韩咏红 2005-10-10

李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说,今天的中国大陆是汉唐以来中国所没有过的一个盛世。中国的学者说,这个盛世不太平。

不太平的标记,是此起彼伏的群众性事件,是严重的贫富悬殊,是伤痕累累的受污染环境,是外国记者实地采访接近真相时遭地方恶暴攻击,同行的地方人大代表更被毒打至不省人事。

从前天进行到明天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预料将讨论如何缓解上述严重的矛盾,如何让社会“和谐”,让国家发展更符合“科学”。他们讨论的部分结果,将成为中国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建议。

据官方宣传,这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规划。在改革开放进行27年的此刻,有关当局所面对的题目,是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社会”多一点,还是“市潮多一点?来自社会基层的声音,写到中央领导的信,都指向同一个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接下来经济发展需要反思改革,整顿改革。

然而,尽管“十一五”可能很重要,尽管媒体努力热炒,社会上依然反应冷淡。

也许,过去的经验告诉人们,当又一种改革措施或一项政策出台前后,即使在社会上经过很大争议,甚至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争议,一旦这些措施或政策经过辩论实施之后,人们又发现,无论这些措施或政策的取向是什么,其利益结果还是一样的。

计划、规划、改革走到一定时候,原来对谁有利的还是对谁有利,对谁不利的还是对谁不利。这种奇特的运行机制的背后,是利益集团的作用,是权力。

而经济学家也已说过,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必须改变现有的社会体制。

不过,五中全会讨论的是“十一五”,而不是权力结构的改革。

也难怪,很少人民群众要关心中央可能端出的经济发展方略,还不如看看政治上的人事变动,团系出身的高级干部的升迁道路,并由此估计未来两三年的政局稳定性。

虽然,也只是看看热闹,图个知道而已。

太石村“村民罢官”事件, 陪英国记者进村, 人大代表被殴至不省人事

早报网 > 国际新闻 > 太石村“村民罢官”事件, 陪英国记者进村, 人大代表被殴至不省人事
李气虹(广州特派员) 2005-10-10

  湖北枝江市人大代表吕邦列,前晚陪同一名英国记者到广州番禺太石村了解该村村民“集体罢免村官”事件,竟遭到当地村干部所雇用的暴徒围殴至不省人事!

包括新加坡籍助理

   一向关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本身也曾当选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宝月寺村委主任的吕邦列,前晚8时陪同英国《卫报》(The Guardian)记者本杰明·荷西沃特(Benjamin Josse-Walt)及其新加坡籍助理,乘车进入太石村时受到该村村委会支部书记雇用的保安人员的包围。

  荷西沃特和助理被暴徒打耳光 和推挤,他们的手机也被摔坏,而吕邦列则遭受毒打。《卫报》另一名驻中国记者沃特斯(Jonathan Watts)告诉本报,当收到荷西沃特通过手机发出的求救简讯后,他们立即向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求助,英领馆官员紧急通知广东省外事官员,由番禺警方将荷 西沃特和助理带走。

  根据沃特斯引述荷西沃特的描述,当他们被警方从该村带离之际,“吕邦列已经被殴打到不省人事,但暴徒仍然用脚猛踢他”。

记者和助理已安全

人大代表下落不明

  沃特斯说,荷西沃特和助理目前的情况安全,但吕邦列则下落不明,并且可能有生命危险。

  据村民反映,打人的保安是太石村党支部书记雇用的,每天工资为人民币100元,任务就是把所有来太石村的外地人、外国人打出村去。

  荷西沃特并非第一个在太石村遭到袭击的外国记者。上星期五,法国国际电台的阿贝尔·塞格雷廷(Abel Segretin)和香港《南华早报》的马来西亚籍记者刘欣,也在该村被20多人包围。

  据刘欣告诉本报,她的头部被对方打了一下,而塞格雷廷的胸部则挨了一拳。

   太石村距离广州大约40公里,有人口2075人。该村村民因为不满耕地被征用、土地荒废、经济发展缓慢,以及该村财政在短短几年内从人民币1700多万 元(约353万新元)的盈余转为负债1000万元(约208万新元)等原因,在7月29日集体签名要求番禺区民政局罢免村委会主任陈进生的职务。

   9月11日,番禺区民政局确认584名村民的签名有效,超过该村合法选民的五分之一,鱼窝头镇政府于是公告同意村民的罢免动议。不料,当局隔天又出动近 千名镇暴警察,以村民长期占领村委会办公室干扰社会秩序,用高压水龙头驱赶村民,导致多名年老村民和小孩受伤,并拘捕40多人,并夺走财务帐簿。

  在村干部的胁迫之下,原本签名的584名村民中,有396人改变初衷,不再支持这项罢免动议,导致罢免动议失效,原定在本月7日举行的罢免和重选村长安排因此告吹。

“误读”与“别有用心”——《超级女声》的民主意义

早报网 > 社论/言论/天下事 > “误读”与“别有用心”——《超级女声》的民主意义 郎友兴 2005-10-10

  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四大唱区赛事及“2004年度总决赛”经由中国湖南卫视的播出、推进,在全国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而2005年的“超女”更是在中国传媒界、娱乐界甚至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关注。那么,“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中国国内对于“超女”的评价极为不一,正所谓是“超级女声,超级是非”。赞誉者将其捧到天上,称有民主的意义:“娱乐圈或许是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成长最 快的地方”。连美国的《时代周刊》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代表着一种民主运作的模式,由观众自己选出心中的偶像,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规 范,在中国来说很不容易;而超女冠军李宇春则赫然出现于10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上。

  而批评者的言辞也毫不留情, 而 且似乎学者的批评声音更多与更大。著名学者许纪霖在其《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话》一文中就曾经指出,“在‘超女民主’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那是金钱之 手、权力之手,是钱权合谋之手……当一次次结果按照民意无一意外地一一展现,有人大声欢呼‘庶民的胜利’的时候,在一旁乐不可支的,正是幕后那一只看不见 的手,那只通过盗用、把玩和操作民意而实现自己商业暴利的权力之手”,因此,“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啊!”

  

极大成功的商业运作  

  

  在笔者看来,《超级女声》无非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娱乐节目,一次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功的商业运作而已。据说,在中国享有声誉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经决定把“超女”案例写入最新的营销教材,供付出高额学费的EMBA学员讨论学习。

   《超级女声》与所谓的民主原本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其所谓的民主精神是“超女”原本没有的:像李宇春这些“超女”本身,不可能抱有实践民主价值这样的理念 来参赛,而主办者与策划者应该也是不存在以“超女”的方式实践民主的原则,数千万的粉丝(fans,笔者开始读报时,还不知道中文的“粉丝”为何物,真是 孤陋寡闻之极)也不会意识到他们在进行民主参与活动。

  现在人们所说的民主,即便有也是一种非当事者(组织者、“超女”和粉丝)所预期的结果。《超级女声》的民主意义是事后人们有意识地赋上去的。

  但是,人们毕竟已经读出了“民主的意义”,连美国人也只这样认为的了。所以,就有必要加以讨论,当然要讨论的问题不是“超女”有没有民主的意义,而是为什么有人读出其中所蕴含着民主的东西。

  老实说,中国国内的学者或网友读出《超级女声》的民主意义是一种有意的“误读”。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不知道《超级女声》的商业性与娱乐性之本质,实在是借《超级女声》之运作方式来抒发自己心中之民主愿望,表明对于中国民主的期待。

   《超级女声》的运作方式有两个特点:大众性和亲民性。这个节目一方面倡导“想唱就唱”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 可免费报名参加,并通过层层淘汰选拔,征选出真正代表观众意愿的“优秀女声”;另一方面几乎无门槛的大众参与方式和大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淘汰方式,将一 切权利交给了大众,张扬一种“全民快乐”的感觉。

  这种形式吻合了民主政治参与的“外在样式”:参与和投票。但是,人们应该知道此参与、投票实非彼参与、投票:《超级女声》中的参与、大众投票不是民主政治中政治参与。

   “超女”的赞誉者有意“误读”了两种参与、投票的本来意义及彼此的本质性差异,将《超级女声》的投票“误读”为“在演练中国的民主”。例如,《南方周 末》的一篇题为《想唱就唱,一个开放社会必将前途无量》的文章甚至说,“未来中国的强大,就在于在那里充满了富有个性的、强大的女声与男声……有理由说, 我们对于中国未来的无限期许,更多缘于我们心底的自信与坚持:超越五千年的困顿与磨难,一个开放的社会必将前途无量”。

  《南方都市报》的《超级女声,庶民的胜利》文章中说,“老老实实一句话,这是一场‘庶民的胜利’。民众之所以热爱,是因为站在舞台上的不是帝王将相明星大腕,而是普通的‘庶民’;民众之所以投票,是因为‘超级女声’是一场从头到尾由‘庶民’参与的狂欢”。

  

“草根民主”的娱乐版  

  

  显然,这些赞誉者将“超级女声”看作中国“草根民主”的“娱乐版”:中国的民主选举从农村的村民自治的“草根民主”开始现正逐步向城市社区和向更高的乡镇、县市推进。

   而美国的《时代周刊》之所以认为“《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代表着一种民主运作的模式”,恐怕有点“别有用心”之嫌疑。在国际关系上,美国有一个基本理念: 非民主国家不是其战略的最终伙伴。因此,美国多年来实施“民主输出”的战略,如早些时候的拉美民主化、近来的阿富汗、伊拉克的民主政治的建设就直接或间接 与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有关联。

  事实上,2002年9月的《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安全战略》就曾经指出过,只有在敌对国家建立起民主政 权,才能保证美国本身的安全;所以,“我们将积极努力,促使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民主输出”之战略并没有 取得像美国政府所期待的那样大的成就。经验与教训使美国更明了“民主输入国”自身民主因素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存在于《超级女声》的“民主样式”当然是美 国所乐见的。

  不管是“误读”还是“别有用心”,笔者倒是从那些从超级女声中诠释民主精神的言论中读出人们要追求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之心愿:当人们追求快乐的时候不必再想到所谓的民主精神与意义时,中国的社会才是正常。

  ·作者任教于中国浙江大学比较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孔子西施都是韩国人

早报网 > 论坛 > 孔子西施都是韩国人 (2005-10-10)

  韩国影视剧的大部分涉华情节都对中国的历史有歪曲和污蔑,韩国国内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污蔑比日本过之而无不 及——对于一个没有很光辉历史的韩国人,最好的掩饰就是篡改历史,韩国人最喜欢的就是把属于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缔造的国家(也曾是中国的属国)的渤海国和高 句丽纳入韩国的历史,抢劫别人的历史就算了,他还对于中国自己的历史编年说三道四。

  至于韩国影视片中的很多汉字和中华文化的痕迹各位也别以为韩国人真的有多喜欢中 国。事实上韩国人认为这些文化都是在朝鲜本土自我发展,然后再传到中原的——呵呵,也就是说他们是老师,因此哪怕他们的电视里有多少中华文化的痕迹都是他 们自己的事了。比如说,韩国人认为我们的甲骨文是他们发明的,孔子是韩国人,连西施都是韩国人,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其实是韩国的,还要把端午节申 请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突出他们文明的优越,他们说他们的祖先檀宗,是我们祖先大禹的老师,是他教大禹治水的——呵呵,后来甚至进一步说他们的历史有 6000年比中国还长(世界杯足球赛韩国总统的讲话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有5000年,汗呀~~~)好在中国哈韩族不太关心历史,别人强奸你的历史,他们还 觉得没什么。

  韩国影视剧里对中国的轻视和歪曲更不用说了:

  《太极旗飘扬》里张东健说要把旗帜插到白头山(长白山),而长白山从明清到国民党时代的地图中都是中国的领土,只是金日成央求我国说他太子金正日是出生在那里是不是划点给朝鲜才有现在有一半长白山归属朝鲜的情况。这店这是韩国人能插就插的吗?!!!

  得嘎那大奖的《醉画仙》,韩国人更是不要脸把中国的国画贬得一钱不值,其实朝鲜的画完全是对中国技法国画的抄袭,这也得到西方的认同。我去过法国的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和荷兰莱顿的世界古代史博物馆,有中国的国画有日本的浮世绘,就是没有什么韩国的画,可见一斑。

  电影《黄山伐》韩国人里面把支援新罗攻打高句丽的唐朝大将贬得象小丑。

  电影《南男北女》,赵仁成去中国延边前,他爸说延边是个到处是妓女的地方。

  《商道》里把中国的商人形容得愚蠢,贪婪。

  《野蛮师姐》里,全智贤演的公主对于求婚的人都还算客气就是劈了清朝打扮的王子一个 耳光——当然了,韩国人喜欢打中国耳光不是一次两次了,《明成皇后》没有删节版也有此类情节。关于《明成皇后》对于中国近代史如何歪曲我是不想再具体说 了,简单说中国屈辱的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就是中国援朝,也就是明成皇后的历史背景!!!他们有什么资格说满族,乃至中国人是"胡狗"?

  韩国人的疯狂和野心在《迷失的记忆2009》充分展示,在这本电影里那个韩国独立 组织"不令鲜人"的头公然说:满洲是韩国的领土,而中国人根本就不考虑——该片的片头字幕里说1943年日本接管满洲也是这个意思,注意用词,"接管"而 不是"侵略",接管谁的满洲?在这本片子里后来都有说明了。好笑的是,历史上,朝鲜人从来没有真正统治过中国的东北,连现在的延边自治区的朝鲜族也大多是 近代朝鲜沦陷后日本人让他们从朝鲜殖民迁徙过来的,殖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中国的东北成为日本领土变成既成事实,而朝鲜人在其中的作用是......知 道什么是"万宝山事件"吗?这就是让中国东北沦陷的九。一八的导火索。当时的朝鲜人在其中起的就是帮凶的作用!

  别觉得《明成皇后》里说了一句朝鲜是大明的属国大家就乐得不行,最近拍的《北京, 我的爱》里,中国的演员孙菲菲有句台词:你们原来是中国的属国。结果在韩国播放时电视台收到几百个抗议电话。——在普通韩国人心里,不单东北是韩国的,有 的人甚至觉得连山东河北甚至直到浙江都是韩国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韩国人来中国旅游,尤其在东北长白山,集安那边居然会绑着还我河山的横幅。

  慕容翩翩

人生是不公平的 盖茨给职场新人的10句话

CSDN -> 新闻频道 -> 人生是不公平的 盖茨给职场新人的10句话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2.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

3.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百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拥有移动电话的副总裁,两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

4.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很凶,等你当了老板就知道了,老板是没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在速食店煎个汉堡并不是作贱自己,你的祖父母对煎汉堡有完全不同的定义。

6.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只会对自己犯的错发牢骚,从错误中去学习。

7.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般无趣,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忙着付你的开销,洗你的衣服,听你吹嘘自己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这代人破坏的热带雨林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吧。

8.在学校里可能有赢家和输家,在人生中却还言之过早,学校可能会不断给你机会找到正确的答案,真实人生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9.人生不是学期制,人生没有寒假,没有哪个雇主有兴趣协助你寻找自我,请用自己的空暇做这件事吧。

10.电视上演的并不是真实的人生,真实人生中每个人都要离开咖啡厅去上班。

微软首席开发大师 查尔斯-西蒙尼

想看看有没有David Cutler的传记呢?曾经读过Show Stopper,可后来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这个人的消息,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微软,还是已经离开了。

摘自: 讲武堂-Jiangtao > 微软首席开发大师 查尔斯-西蒙尼

查尔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是“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发明人,这是微软赖以独霸天下的Windows系统的核心,查尔斯—西蒙尼还一手建立了微软的程序员管理体系,他在微软公司的头衔是首席架构 师(Chief Architect),是微软最高智囊团的核心。他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士,他关于“匈牙利表示法”的博士论文是每个Windows程序员必须首先学习的课程,Word,Excel等微软的应用软件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开发成功,查尔斯—西蒙尼是软件史上的传奇人物。


早期的Charles Simonyi

“少年科学迷”
Simonyi生长在50年代末期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美国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Intel公司的总裁安迪 格鲁夫也来自布达佩斯) 。大部分美国程序天才的典型家庭背景是:小孩特别聪明但很内向,对科学技术更为关注因为对他们而言科学世界这比成人世界更可靠,他们完全生长在自己的世界 里。Simonyi的家庭则大不相同,他生活在被鼓励思考和表达看法的环境中,他的父亲是一位电子工程学教授,认为问题求解是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问题求解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最主要的工作。不像其他程序天才的父母亲没有办法对小孩进行任何指导。Simonyi的父亲在他的智力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
“我父亲的采用的方法是假设解救方法已经有了,”,Simonyi回忆道:“这是解答问题的很好方法。我曾经问他一个问题:‘这需要多少匹马去做?’,他 马上回答,‘五匹,你说我是对还是错?’,当我指出不可能是五匹时,他说:‘好,如果不是五匹,一定是几匹,你能算出来吗?’,结果当然我能算出,因为当 我否定五匹时答案就已经出来了,通过这种逆向求解转移了我对答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主要是害怕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三年经历了三代计算机”
通过父亲的帮助,Simonyi在他16岁时开始接触计算机,“我和计算机一起睡觉”, Simonyi笑着回忆。父亲给他找了一份在大学夜间看管Ural II型计算机的工作,这是一种老式真空管计算机,只有4000个字节的内存,整个晚上它就在Simonyi的控制之下了。
50年代末期真空管老式计算机在美国已经基本消失了,但匈牙利还在使用,这是时代的错位,当不久后个人计算机革命开始时,美国曾用过真空管老式计算机的人 都或者退休很长时间了,或者早已去世。很年轻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还有时代的错位给了Simonyi双倍的好处.
“这么年轻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在匈牙利是很不寻常的。现在回头来看,计算机程序设计没有多大困难,而且六十年代的程序设计只能算是小孩的游戏。但在那时计 算机是非常神秘的,人们非常担心让我接近这么昂贵的计算机。短短的三年,我经历了三代计算机的使用。第一代是在匈牙利,接着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有一年半的时 间使用的是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然后是在加州的伯克莱大学计算机中心,使用的是CDC 6400大型计算机。”
1966年Simonyi 提前一年高中毕业,由于匈牙利事件当时的人们生活在害怕和封闭之中,Simonyi幸运锝得到邀请去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在那里他开始使用晶体管计算机, 虽然这种计算机也没有操作系统。一年后他来到了美国的加尼福利亚。他的父亲没有和他一起离开,但这次叛逃给他的父亲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Simonyi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遇到了很多移民学生碰到的问题,作为外国学生无法得到奖学金,有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证明却不容易得到工作。但不 管怎样还是开始为学校的计算中心工作,后来遇到Butler Lampson,Butler Lampson和几个教授合办了一家伯克利计算机公司,他们向他提供了股份邀请他去工作,这对他是很新鲜的事情,虽然这些股份最后一文不值。
在学 校里Simonyi有时成绩十分出色,有时又特别糟糕,以至于学院院长向他询问原因,“Simonyi先生,你的成绩有时出色,有时糟糕,原因何在呢?我 们可以帮助你,是毒品还是其他什么原因?”,Simonyi的回答是“原因是金钱和股份”。院长只好说,那我们无能为力。

“在施乐发明‘所见即所得’”
伯克利计算机公司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PRA)Genie计划的分支,由署长Bob Taylor资助,但由于经营不善终于破产。公司破产后,核心人员都被Taylor聘用,Taylor当时负责施乐公司的研究中心。
这样1972年Simonyi就来到了施乐(Xerox)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这时他还未从学校毕业,在PARC他边工作边学习得到了伯克利工程数学的学位。
高级科学研究人员对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都心存敬意,因为在个人计算机领域,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构思都是从这里产生。这些卓越的构思几年以后体现在苹果公司的Macintosh电脑上,也体现在微软公司的Windows软件上。
在PARC有很多研究项目,但Alto个人电脑项目是最有挑战性的,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施乐给它赋予了很多奇妙的功能。Simonyi为Alto 电脑编写文本编辑器Bravo,这是第一个“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文字处理软件,Bravo改变了信息组织和显示的方式,这也是PARC对计算机人机交互界面发展的贡献。
那时的PARC 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所,拥有一流设备和人材,Taylor只聘用最好的人员,研究中心没有普通的人员,几乎所有人都是博士,都是自己领域最好的专家,但都各自行事。PARC有最优秀的的技术,但也是最脱离实际的。
1975年当Bravo和Alto电脑可以运转时,有很多高级人物前来参观。"所见即所得"的提法来自花旗银行的一次来访。Simonyi向他们演示在计 算机屏幕上使用不同字体显示文件,然后将数据通过以太网传送到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效果和屏幕显示的一模一样,花旗银行的一位代表说:“我明白了,这是所 见即所得。”,这比以后成为"所见即所得"标准的Mactintosh电脑早了整整11年。Alto电脑的屏幕比后来苹果的Mac电脑屏幕大,也有鼠标但 价格非常昂贵,售价5万美元,激光打印机需要二十万美元。比起来那时的微型电脑还好像是儿童的玩具。
但他的博士论文却不是关于“所见即所得”, 而是研究如何提高程序员生产力,描述如何采取有效方法组织程序员开发软件。软件开发的问题总是无限期的延期,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是研究的主要课题。 Simonyi认为在软件无法如期完成时加入更多的程序员只会增加管理负担,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关键是有效地使用程序员,他提出了设置程序经理的方 法。
程序经理负责软件设计和管理,有决定权,程序员按照设计方案去编码完成软件。Simonyi认为程序经理作决定时越快越好,深思熟虑的讨论比不好的决定带 来的损失更大,程序经理的决定至少有85%被最终证明是正确的。将设计,管理,决定权集中在程序经理上,软件开发将更快,更有效。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如何建 立这样有层次的管理制度,在施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我终于觉得在施乐没有什么前途,这不止是市场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问题,也是技术部门的问题。不过施乐的失败倒是救了我一把,如果施乐成功了,我最多能 得到1000美元奖金,我不可能分享成功的成果。直到我看到苹果二型电脑上的Visicalc,我才看到了我未来发展的方向。施乐的问题就是‘产品越大越 好’的大公司作风,一味生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昂贵的机器,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这样很难根据市场变化转向。”

“一生中的转折点:加入微软”
Simonyi决定离开施乐公司是在1980年,他的同事Bob Metcalfe也刚刚离开创立3Com公司,并向他提供了一份联系工作的名单,名列第一的就是微软的Bill Gates。
1980年11月Simonyi会见了Bill Gates和Steve Palmer,Bill那时虽然非常年轻,但对计算机的看法非常富有远见。Simonyi只和他们交谈了5分钟,就决定要到微软公司工作。他们在一起讨论 了微软的未来发展,Bill预见Microsoft将成为微型电脑软件世界性公司,将全面提供各种软件产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编程工具和消费软件。
由于在施乐的工作经验,Simonyi对应用程序和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Bill以其卓越的远见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虽然他还不太了解施乐的成果。Simonyi回忆道:“我知道他有 足够的资金去实现这些想法,有趣的是,拥有10万名员工和几十亿美元的施乐对这个项目却视而不见,年轻的Bill却可以提供一切,“需要聘用两个人”, “好的,还需要更多人吗?”,“需要办公室吗?”,“需要什么样的电脑?”这是个只需要几十万美元的项目。"
Bill花了10万美元购买了一台施乐的个人电脑Xerox Star,Simonyi用他来让公司里的人员认识鼠标,认识图形用户界面。盖茨1996年在Las Vegas Comdex展览接受采访时关于图形用户界面他说道“当Simonyi加入公司时,我知道我们未来一定会开发成功图形用户界面,问题只是什么时间。”
“我一生最重大的事情是加入微软公司,并参与了微软公司的飞速发展。可能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招聘,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做得非常出色。很 多当时我聘用的人都留在公司,大多数现在都有很高的地位,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率,非常负责的程序设计团体。”

“给微软带来的财富”
Simonyi给微软公司不只带来了图形用户界面,而且还带来了另外两项财富。第一项是开发应用软件的经验,当时在个人电脑领域有四种类型软件:操作系统 象Gary Kildall的CP/M,编程语言象Bill Gates的Basic,应用程序象电子表格Visicalc,还有工具程序提供附加功能。Gates对应用软件知之甚少,事实上正是Visicalc的 成功才使得Simonyi离开施乐。Simonyi计划开发一系列应用软件包括电子表格,文字处理,数据库等。(这实际上是以后大为成功的Office系 列的雏形)。
第二项财富是Simonyi关于程序员生产力的理论,它被Gates称为“软件工厂”理论,Gates将程序经理分成不同级别,形成了管理程序员的金字塔 式的体系结构,Gates是最高程序经理,他以下是几个技术顶尖人物微软称为建筑师(Architect), 每个建筑师以下是几个程序经理,最后才是程序员。但“软件工厂”的理论未能成功,因为软件开发有太多的不定因素,不可能全部在设计规定之中,软件质量还得 依赖程序员的天才。但开发管理制度很好地执行下来,微软形成了庞大而有效率的开发队伍。微软不像其他软件公司雇佣有经验的人,而喜欢从大学直接聘用没有工 作经验的学生,因为年轻人更容易融入“微软模式”之中。
Simonyi认为:“真正的天才是非常有价值的,创业之初就是围绕着天才。在公司发展阶段,综合组织能力更为重要,这需要不同的技能。天才的产品常常和其他人无法合作,我们需要在一系列产品中采用同样的核心技术,合作比天才更重要。”

“应用程序大战:失败是成功之母”
到微软后,Simonyi领导开发的Multiplan电子表格软件十分出色,,Simonyi在Mutilplan第一次创造了多级菜单(Menu)控 制,这以后成为软件的工业标准。针对市场上最流行的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c,Multiplan采取了类似今天Java采取的策略,支持各种操作平 台和计算机,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IBM的坚持,Multiplan主要是为64K内存的电脑设计,性能上受到限制。一匹黑马Lotus 1-2-3在1982年推出,Simonyi 回忆到:“我第一次看到Lotus 1-2-3,我就知道我们遇到麻烦了。”Lotus 1-2-3的目标是256K内存的计算机,性能多而且运算速度快,Lotus很快就夺得销量第一,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销售超过100万套的软件。但意外的 是Mutilplan在欧洲取得了成功。
Microsoft Word是Simonyi领导开发的第二个应用程序,1983年1月1日微软发布Word For Dos 1.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软件产品.技术非常领先,Word从底层开始就是为图形界面设计,是第一套可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粗体,斜体,能显示特殊符号的 文字处理软件。支持鼠标和激光打印机,而且Word的使用界面和Multiplan保持一致, Simonyi计划出品Multi系列产品,还有MutilFile,MultiChart等,但市场部觉得名字太长,建议将全部产品改用微软命名,这是 极好提议,微软标志显示在每一套软件上。
遗憾的是微软又一次被击败,这一次的对手是Wordperfect. Wordperfect通过用户口碑宣传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后来居上。Wordperfect在计算机杂志上的广告是公司一张付给电话公司的影印帐单,大 笔的电话费说明公司对用户的周到服务。
正面作战不行,微软就转移了战场。微软电子表格软件Excel在苹果的Mactintosh电脑上取得了成功,Simonyi对图形用户界面驾轻就熟,设 计应用软件时早就考虑到图形界面,它们全部采用C语言编程,其它对手的如Lotus 1-2-3用汇编语言编程,移植很困难。微软显示了它在图形用户界面上的力量。

“Windows:成功的交响乐”
Bill Gates早就认识到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在1982年的一次演讲他就谈到只有让用户方便使用软件,软件应用才能走向普及。微软集中了全部力量开发图形 操作系统,经过艰苦的开发,一次又一次的延期,还有一个又一个对手在图形操作系统上的失败,Windows1.03版终于在1985年11月上市, Simonyi将Windows系统比作音乐中的交响乐。
微软将全部产品转移到Windows系统平台上,而竞争对手们都按兵不动,这一次微软终于奏响了成功的交响乐,1987年微软取代Lotus公司成为首屈 一指的软件公司。Excel Windows版大受欢迎,Windows成为最畅销的软件,而Lotus 1-2-3 Windows版两年后才上市,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0年Windows 3.0问世,这是软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软件全部迈入了图形时代,Simonyi的梦想成真,图形用户界面成为软件标准,微软的应用软件从此一统天 下,战无不胜。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是销售量最大的Windows应用软件,给微软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功成名就”
1991年Simonyi不再负责应用软件的开发,而是主持微软研究中心,研究新一代程序设计方法:"目的编程(Intentional Programming)"。
编程语言给程序员提供了抽象的手段,但编程语言发展很慢,新语言很难产生而且不容易被接受。有价值的是编程的抽象的方法,而不是语言。这类似于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理论,是基因在发展而不是个体。目的编程试图创造一种抽象生态系统,抽象可以独立存在。抽象是完全自描述的,抽象就代表了程序员想解决问题的意图。
目的编程听起来很令人费解,但Simonyi相信这会带来软件开发的革命,普通人也能进行软件编程,直到现在目的编程还处在理论研究的时期,未来究竟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1996年Simonyi花费1200万美元.在西雅图市郊的湖边修建了一个面积达21000平方英尺,非常壮观,设施超现代化的住宅,和Bill Gates的世纪宫殿遥遥相对,另一位微软创始人Paul Alen也住在附近。经过在微软的多年辛苦努力,这是Simonyi应该得到的。


Simonyi捐献了大约500到600万美元给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Richard Dawkins, 动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得到了其中300万美元的资助,Dawkins以昆虫作基本研究,研究进化。Simonyi承认他被Dawkins对黄峰,蜘 蛛,蛛网的研究给迷住了,进化理论对Simonyi 负责的“目的编程”研究有启发。硅谷的富翁们在慈善事业上并不大方,主要原因是他们太年青了,“很少年青人,不管多么富有,对钱财慷慨很大
方。年龄越大,人们越慷慨。”
著名记者John Markoff 在纽约时报(1990.11.12)报导了一件轶事,“Simonyi喜欢带领来访者到他的新居的地下室,参观满是车床和机器的工作车间,‘在匈牙利,’,他得意地说‘他们说工人不可能拥有生产的机器。'”

[补充材料]

Simonyi 2001年离开微软和原来施乐中心的教授Gregor Kiczales创办了Intentsoft公司.

Intentional Software Corporation is a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pany dedicated to perfecting relationships linked to software, by recording the tremendous latent value of subject matter and programming intentions in processable form and transforming them into the intended software. We call this approach Intentional Software™.

Intentional Programming, a way of extracting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present in computer programs. He envisages that the removal of conven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has the potential to lead to a new economics of computer software development

关于Simonyi 的资料介绍

关于Intentional Programming的专访

Charles Simonyi's在微软的成功也带给了他足够财富,这是他的豪华游艇,在全世界排名33.

SKAT

他在西雅图漂亮的家和比尔盖茨的大屋遥遥相对




微软IE网络霸业十年回眸

摘自: CSDN -> 新闻频道 -> 微软IE网络霸业十年回眸 2005.10.09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当这个世界还刚出现Web浏览器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叫做Marc Andreessen(安德森)的人开发了一个名号为Mosaic的浏览器,让地球的第一代网虫 过足了瘾。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更了不起的Netscape浏览器,从此笑傲江湖了好几年。不过后来比尔盖茨也将他的魔手伸进了这个领域,从此风云变色,一场 惊天地泣鬼神的第一代浏览器大战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等待的时间总是最难熬的,当微软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要在2005年这个炎热的夏季推出IE7.0时,我们想借这一个难得的机会,跟大家详细地回顾一 下微软IE的前世与今生,它与Netscape 浏览器打的那场瑰丽无伦的战争,以及延绵及今的新一轮网页浏览器争霸,里面还会有关于微软IE的种种故事、传闻、臆测和展望。

  IE的前世故事

  当你打开IE,点击"帮助"-->"关于Internet Explorer",就会发现以下的信息:
  本软件是在 NCSA Mosaic 的基础上完成的。NCSA Mosaic(TM) 由位于 Urbana-Champaign 的伊利诺斯大学的超级计算机应用程序国家中心 (NCSA) 开发。

   难道IE不是微软发明的吗?你想得没错!Internet Explorer(以下简称IE)浏览器虽然捆绑在Windows系统里,但它并非微软家族原创的作品,这个如今看来了不起的成员其实是伊利诺斯大学的超 级计算机应用程序国家中心 (NCSA)于1993年开发的,那时它叫NCSA Mosaic,是个基于X-Windows的浏览器,它就是传说中的微软IE、网景以及众多网页浏览器的鼻祖。既然IE是在它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那就先 让我们好好接触一下这个已经遥不可及的Web浏览器开山之作吧。

小知识:不认识NCSA?最著名的Apache Serve的前身httpd其实就是他们开发的。
Mosaic发布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1月的Alpha版。它支持HTML1.0标准,但当时只能支持X-Windows,93年4月发布正式版。后在 同年9月又发行了一个崭新的版本,才真正地支持了X PC、Macintosh和日后大放异彩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这之前所谓的Web浏览器只能浏览Internet上的文本信息,而当年的人们也对 这个神奇的能显示图片的新浏览器爱不释手,并且大家根据Mosaic的显示特性设计出第一批真正的WWW服务网站。可以说没有了它就没有现代互联网的辉 煌,Mosaic对Internet的贡献将被永载史册。


  但Mosaic的出现并未立即让所有人疯狂起来,因为当时操作系统还是很原始,美国甚至全世界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雏形,使用的人群并不算很多,资源都集中在高级的知识份子手里。

  现今NCSA Mosaic已经无人再作更新了,并且它的源代码早已公开,每一位有能力的程序员或公司都可阅盟鼋徊降目ⅰ?/P>

  这在野心勃勃的微软看来,是个巨大的机会。

   Marc Andreessen这个Mosaic浏览器的发明者怎么样也想不到,当他开发了Mosaic,又创建了自己的公司Mosaic Communications Corp,并在1994年12月发布了Netscape浏览器的1.0版本后,这个浏览器竟成为日后与微软IE争霸的重要工具。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 Mosaic Communications Corp其实就是现在被AOL公司收购的Netscap,中译名为网景。

  IE的今生:在这匆匆十年间的进步(1995-2005)

   Marc Andreessen新发布的Netscape浏览器大受当时上网一族的欢迎,因为Netscape 1.0浏览器创造了一个记录,它比上一代的Mosaic浏览速度足足快了十倍,还独创性地使用密钥算法保证网上数据的安全。当时立刻占领了高达70%的市 场,人人几乎都是用它上网。而微软适时地抓住了这一波的互联网热潮,跟其它100多间公司一样,成功地从Spyglass, Inc那里取得了Mosaic软件的砜桑梢匝蟹⒒贛osaic的各种不同的浏览器,战国的混乱时代开始了。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就 是一部战争史,用这话来形容微软IE来说也同样合适,当年它为了跟Netscape浏览器互争一日之长短,可谓法宝尽出,无所不用其技。顺便提一下,当年 Netscap浏览器其实有机会被Microsoft收编的,不过比尔似乎对它不太感冒,所以婉言拒绝了。现在看来当年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如果不是这样 的话,那浏览器的发展方向一定会重新改写,也不会有后来的网景与IE之争了。

  好,那我们来回顾一下微软发布IE 1.0至IE 6.0 SP2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吧。

  1995年8月,微软家族中一个日后呼风唤雨的成员呱呱落地,它就是Microsoft Ineternet Explorer 1.0了,但当时微软并未对这个新生儿给予多大的照顾,因为比尔盖茨正沉浸在1995年1月发布的Windows 95所带来的巨大喜悦里,这才是他们的重头戏。

  这个其貌不扬功能简陋的IE 1.0只是基于NCSA Mosaic的简单"修改版"。没有增加太多的新特性,不支持Java,不支持插件,浏览速度也很缓慢。Netscape浏览器还没有把这个小家伙看在眼里,据说当年给IE1.0做研发工作的只有几个人而已。

这时IE1.0还是一个单薄的程序,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人们仍然用Mosaic或者Netscape对网页进行浏览。不过面对Netscape如日中天的气势,微软似乎也嗅到了一丝危机。

 IE 2.0诞生的故事
  在完成了IE1.0的研发后,经过仅仅两个月的筹备与开发,95年10月微软就匆匆地推出IE2.0,开发的人员已经有几十个人的规模。这个版本终于有点象样了,
增加了News-Group(新闻组)功能,还有对表格和一些新的HTML元素的支持。

  相对来说,IE2.0它还比网景浏览器多一些新特性,例如Marquee(滚动文字)功能就是一个例子,但当时IE还未拥有允许浏览器窗口分成不同的部分和表格功能。其时已是HTML 4标准盛行的时代了。

  企业内部网的发展让Netscape浏览器的"圈地运动"再次加速。这令微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年甚至某些金融分析家剔除了股票推荐名单上Microsoft的字样。这次事件终于令骄傲的雷德蒙巨人愤怒了。

   于是在1996年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Microsoft召开了一次大会,在与会的近200名记者和分析家面前,他们高调地宣布调整公司的 Internet战略:要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快,并且"永远免费的IE浏览器",它支持的还包括Mac,WIN31,WinNT操作系统。这个简单的消息 打击面却非常地广,内容涵括了Netscape浏览器最主要的产品线,微软与网景的真正较量开始了。

  96年3月的一个极其普通的日 子,美国在线AOL公司却突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他们将已注册的5000000会员从使用Netscape浏览器转向使用微软IE。这是IE诞生 以来获取的单宗最大的胜利。不仅Netscape愕然,业界也一片喧嚷。因为微软给AOL的代价是在Windowds 95里加上AOL的图标。紧接其后IE又继续过关斩将,CompuServe、AT&T、NETCOM等公司也纷纷宣布采用IE。

  面对如此严重的倒戈,Netscape仍然在97年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不过其大部分收入只来自企业内部网,在其它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给IE狂风骤雨般的手段囊括掉。果然,微软的成功并非浪得虚名。

  IE3.0诞生的故事

  1996年8月IE3.0正式版发布。这个版本提供了对HTML表格定制,框架以及更多HTML元素的支持,同时有了VB、脚本语言和电子邮件阅读器的支持。此时IE的性能已经和Netscape3.0不相上下,而且最可怕的是它真正地实现了微软的承诺:完全免费。

  在这一年里IE3.0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它终于支持1995年出现的Java脚本语言了。微软还为1996年的IE 3.0设计了另一种后来也声名显赫的脚本语言--VBScript语言。

  在1996年底W3C提出了CSS的建议标准,而 IE 3.0又立刻将它引入到了IE3.0里面。

   而对于日后深深地影响到计算机安全的ActiveX控件功能,也是在1996年由IE3.0开始支持的,现在比较著名的ActiveX控件有3721上 网助手、Flash插件、Realplayer插件、微软Media Player插件等。所以说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微软是永远不甘于人后的。


   微软深知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操作系统开发经验,他们发现很多用户不仅对于给操作系统捆绑浏览器没有什么戒心,反而十分欢迎这样做。人们 的这种想法让微软决定调整策略,为了彻底地垄断市场,他们做出了一个日后被人痛骂多年的决定:将IE捆绑进Windows,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 令它们永远也不能分离。

  当年微软发布的Windows 95的OSR2版操作系统,这个被昵称为Windows97的系统自然也捆绑了它。

  据说当年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告诉记者:"你们要记住一件事,Microsoft不需要从Internet软件上得到任何收入"。

  既然IE是完全免费的,相对于收费的Netscape浏览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

   微软狂风骤雨般的攻势与手段并没有将Netscape(网景)公司吓倒,他们反而在1996年8月向美国联邦政府递交了一纸诉讼,控告 Microsoft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因为当年Microsoft向硬件厂商和Internet接入商承诺只要他们在各自的产品里捆绑IE,就会得到3 美元的折扣。

  不过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围绕这个控告的调查旷日持久,微软顶着压力还在若无其事地进行推广,Netscape的市场份额 继续萎缩。人们开始关注IE这颗璀灿的新星了,当年有市场调查结果表明,IE的市场份额已经从8%狂升到30%,虽然这个数据可能有点水份,不过从IE的 表现来看可信度还是挺高的。Netscape虽然急得跳脚但却无可奈何。

  被捆绑进操作系统的IE使用份额逐渐增加,人们对于系统自 带的这个小浏览器似乎感到十分满足,第三方浏览器因为需要另外下载,所以无论它的功能如何优秀,还是被IE所打败。从1998的6月的Beta1到11月 的Beta2,IE5.0持续多个月的开发与测试赚足了众多用户的眼球。

  终于,微软在1999年的3月发布了Internet Explorer 5.0正式版,这个版本提供了更多CSS2功能和新的CSS属性支持,其它改变也非常大,让用户十分的兴奋。因为就在这一年里,IE5.0增加了对XML语言的支持。


  XML之所以重要并非由于它是W3C提出来,而是因为沿用多年的HTML语言只关心信息的表现形式,而XML语言则能够同时关心信息本身的格式与数据内容,可以显著提高服务端的信息获取、生成、发布和共享能力。我们现在用的RSS阅读其实就是基于XML语言的。

  对于站长来说,他们建立网站也可以选择多一种语言,从那一年起可以整站使用XML语言进行网页内容的描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而IE的主要竞争对手呢?有一个数字我想大家应该要牢牢记住,1998年11月24日美国在线AOL 向世人宣布收购Netscape公司,为了得到它AOL这个巨人付出了42亿美元,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一
代王者从此被紧紧地搂在AOL强壮的怀抱中,再也不复昔日的辉煌。
   而当年受到网络泡沫导致股票上升的影响,实际收购Netscape公司费用最终居然接近90亿美元。正当人人都以为美国在线要将它发扬光大时, Netscape却沮丧地发现AOL从此对浏览器市场不闻不问了。这种奇怪的行径令Netscape从一个实际的互联网领航者退下火线,变为旁观者。难过 地坐看微软IE逐渐发展、壮大乃至成为霸主。直至2000年11月才推出的Netscape 6版却再也无法挽回任何用户了。

  不管怎么样Netscape与IE的斗争始终是是互联网发展史上最具传奇性的一段历史,不少互联网先驱们刚学上网的时候就是使用它来浏览简陋的网页,然而时移世易,江山还是那个江山,王者却不是那个王者了。

   1999年5月,微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 SE (即Win98第二版)发布了,里面同样采取捆绑政策。新的IE浏览器被"完美地"融合到操作系统里,从此没有人能够将IE跟Windows分开,此时 IE一路高歌猛进,版本已经升级到5.0了。


  上一个千年过去了,我们迈入了一个新的世代。公元十六世纪先知 Nostradamus(诺斯特拉达姆)所描述的世界大毁灭没有来临,但对于Netscape浏览器的创造者来说,他们看到的却是被IE毁灭之后的满目沧 夷,现在Netscape已经无力再阻挡微软IE前进的步伐了,谁叫Windows和IE都是微软开发的呢?

  2000年2月呱呱坠 地的Windows 2000更是为这场大战做了几乎完美的收尾,它已经预先捆绑了IE5.0。而在2000年7月发布的增加了更多CSS属性支持的IE5.5,则被集成到微 软千年纪念版操作系统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ME)里面。


  IE5.5版并没有增 加太多的先进技术,但在安全性上面有了新的尝试。它将一些补丁和升级文件整合在一块,可以提供更好的浏览安全体验。而对于Cookies的管理方面,如果 某些网站企图在Cookies上做手脚而追踪用户的浏览习惯,它就会提醒用ё⒁狻?/DIV>

  另外IE5.5还支持了DHTML、SMIL等网页标准。而打印方面则第一次对预览打印进行支持。


  IE6.0系列诞生的故事
 
   2001年10月,IE6.0正式版发布。Internet Explorer 6 包括许多崭新和增强的功能,既可以帮助维护个人信息的隐秘性,又可以简化在 Web 上执行的日常工作。对日常的用户来说,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新颖的按钮,色彩丰富的菜单背景和工具栏了,它完美地融入了Windows XP的设计风格。

  IE6.0还为正在 World-Wide Web Consortium (W3C) 开发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 (SMIL) 2.0 工作草稿的工作提供连续性支持,尤其在网页过渡方面,它允许应用筛选和效果,如图像渐变、使用擦除效果在文字或多媒体元素之间的过渡、对某个元素应用分级 颜色背景,所有这些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而无需编写脚本。

  微软还为IE6.0引进一组与使用鼠标轮有关的新事件。这些事件使内容或应用程序能够更好地响应用户输入。

  IE6是和Windows XP一起诞生的,这个卓越的操作系统解决了很多Win2000下的问题,但并没有因为IE6而获得太多的助力,IE在Windows XP里扮演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似乎微软已经将研发的力度减少,功能逐渐趋于平淡。

   2002年9月,IE6.0 SP1发布,这个版本仅仅是对安全漏洞进行了修补,没有动过大手术。另外2003年5月AOL与微软的反垄断官司终于结束,Netscape浏览器的开发 被搁置并打发走了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历史上最惨烈的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已经基本结束,微软IE凭借着自身强大的财力物力,以不惜一切的代价叩响了新 时代的大门。

  但微软IE近年前进的步伐也开始放慢。各位看客可以掰开手指数一下,从2002年到2004年,IE再无任何新动作,是研发方面遇到了瓶颈,还是因为已将Netscape浏览器一脚踢到历史的角落里去,从此高枕无忧而不思进取了呢?笔者倾向于后者。

   而且不止笔者这样想,连国外的一些开发社区的程序员们也是颇有微词了。从2003年微软中断了一个叫做麦金塔的浏览器开发,也恰恰证实了这点猜测。时至 今日,关于IE的漏洞和黑客、病毒技术的危害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我们每天上网都要顶着"网络钓鱼"、"URL欺骗"、"黑客窃密"等等的风险,紧张地盯 着Windows Updata是否有动静,随时准备下载最新的补丁应付黑客和病毒,我们不禁要问一声:IE你怎么啦?

  也许是迫于 压力,微软终于在2004年的8月推出Windows XP SP2,这个超级补丁包终于带给了我们IE用户颇大的惊喜,它对IE新增加的功能包括支持ActiveX插件屏蔽、网页广告的阻挡、管理加载项功能等,这 是不是预示着微软终于再次从沉睡中醒来,要重新执掌互联网之牛耳呢?

  后IE时代:挑战IE霸主之位的众多后起之秀!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看到微软IE还拖着臃肿的身躯在互联网宽带中冲浪,遭受着日益严重的黑客攻击与病毒侵害时。新一代的弄潮儿已经开始为打倒IE作准备了,其中诞生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星,我们摘取两个重要的软件进行说明。


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
  
  优裕的生活让人腐败,微软IE没有牺牲在与Netscape交战的炮火中,却差点倒在Netscape的子嗣手里。为什么
这 样说呢?因为当年AOL将所有Netscape的浏览器原始代码都送给了开源社群自行开发,同时协助他们成立了非盈利性的组织Mozilla Foundation(Mozilla基金会),它就是现在Molilla Firefox浏览器的管理和推进组织,从此FireFox成了削弱IE市场份额的一只重要棋子,Netscape的借尸还魂术宣告成功。

  虽然几年前它还是浏览器中的少数派,但如今FireFox已变成了能与IE正面角力的浏览器新秀,它现在的市场占有率看来还是颇为弱势,但随着一次次的版本交替与新功能、新插件的加入,它已经俨然成为新一代浏览器的代名词。

  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用FireFox浏览网页已经不存在太多的障碍,现在几乎所有的大网站已同时支持微软IE的浏览标准和遵循W3C的FireFox浏览标准。既然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那我们使用哪一款浏览器也就取决于它的功能以及安全程度了。

  传闻:有趣的是Mozilla的名称来自"Mosaic"与日本怪兽哥斯拉的结合,开发人员真是太有幽默感了。

  Opera 浏览器

  1995年当IE 1.0在美国诞生的时候,来自挪威的Opera浏览器也同时降世。虽然后来几乎完全被IE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所掩盖,但路遥知马力,这匹老马在近几年已经逐渐散发出它强劲的功力来。


  它最大的特点是功能非常的齐全,有着独特的鼠标手势功能(鼠标手势为Opera所发明,后来IE外壳浏览器才采用),多页面浏览、强大的收藏夹,网页缩放、方便的按钮自定义等等,足以在IE的眼皮底下笑傲江湖了。

   因为微软的IE强制实行了不遵循W3C协议的奇怪网页浏览标准,所以旧版Opera浏览页面的效果不佳,不过最近Opera也解决了浏览问题,显示效果 跟IE相差无几了。而且据说它最强的武功是在网络繁忙的时候可以故意挤掉IE的浏览带宽,是真是假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但凡存活多年的老树总是显得花繁叶茂,围绕主干伸出的旁枝多不胜数。微软IE虽然功能上呈现原地踏步的状况,不过他的追随者却也没有闲着,遂以IE浏览器为核心而开发出多款精彩实用的外壳浏览器,这其中一个佼佼者便为MyIE。

  Myie的开发步伐并没有停止,开发者又创造了另一个更多功能的浏览器叫做GreenBrowser。
  后来由Myie而发展出来的Myie2由于性能卓越令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多页面浏览器的小高潮,直至Myie2 1.0 版本发布,为了以后能有更大的发展,最终更名为 Maxthon,该名称延续至今。


  结语:
   2005年是Mosaic浏览器面世的十二周年,也是微软Internet Explorer面世的十周年。在这短短的十二年间浏览器领域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让人心潮澎湃,波澜壮阔的攻坚战,昔日的王者已不复当年的勇猛,后来居上的 新秀还在争夺互联网的未来。当我们的习惯被IE牢牢掌控的时候,当我们把NCSA Mosaic、Netscape(网景)逐渐淡忘的时候,你会否期待着微软会再次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呢?

  然而源自Mocaic浏览器 的IE代码始终拥有太多的缺陷和漏洞,就象一个年久失修的旧房子,已经不堪重负。再这样下去IE就没有办法与其它代码精炼的浏览器竞争了,与其修修补补不 如推倒重来,于是微软有了重新研发新一代浏览器的打算,那就是大家所期待的IE7.0了。

  我们猜到了开始,但还没猜到结果。下一个十年,继续威风八面的还会是IE吗?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看到微软IE还拖着臃肿的身躯在互联网宽带中冲浪,遭受着日益严重的黑客攻击与病毒侵害时。新一代的弄潮儿已经开始为打倒IE作准备了,其中诞生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星,我们摘取两个重要的软件进行说明。

  Mozilla FireFox(火狐)浏览器
  
   优裕的生活让人腐败,微软IE没有牺牲在与Netscape交战的炮火中,却差点倒在Netscape的子嗣手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年AOL将所 有Netscape的浏览器原始代码都送给了开源社群自行开发,同时协助他们成立了非盈利性的组织Mozilla Foundation(Mozilla基金会),它就是现在Molilla Firefox浏览器的管理和推进组织,从此FireFox成了削弱IE市场份额的一只重要棋子,Netscape的借尸还魂术宣告成功。


  虽然几年前它还是浏览器中的少数派,但如今FireFox已变成了能与IE正面角力的浏览器新秀,它现在的市场占有率看来还是颇为弱势,但随着一次次的版本交替与新功能、新插件的加入,它已经俨然成为新一代浏览器的代名词。

  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用FireFox浏览网页已经不存在太多的障碍,现在几乎所有的大网站已同时支持微软IE的浏览标准和遵循W3C的FireFox浏览标准。既然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那我们使用哪一款浏览器也就取决于它的功能以及安全程度了。

  传闻:有趣的是Mozilla的名称来自"Mosaic"与日本怪兽哥斯拉的结合,开发人员真是太有幽默感了。


Opera 浏览器
  1995年当IE 1.0在美国诞生的时候,来自挪威的Opera浏览器也同时降世。虽然后来几乎完全被IE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所掩盖,但路遥知马力,这匹老马在近几年已经逐渐散发出它强劲的功力来。

  它最大的特点是功能非常的齐全,有着独特的鼠标手势功能(鼠标手势为Opera所发明,后来IE外壳浏览器才采用),多页面浏览、强大的收藏夹,网页缩放、方便的按钮自定义等等,足以在IE的眼皮底下笑傲江湖了。

   因为微软的IE强制实行了不遵循W3C协议的奇怪网页浏览标准,所以旧版Opera浏览页面的效果不佳,不过最近Opera也解决了浏览问题,显示效果 跟IE相差无几了。而且据说它最强的武功是在网络繁忙的时候可以故意挤掉IE的浏览带宽,是真是假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但凡存活多年的老树总是显得花繁叶茂,围绕主干伸出的旁枝多不胜数。微软IE虽然功能上呈现原地踏步的状况,不过他的追随者却也没有闲着,遂以IE浏览器为核心而开发出多款精彩实用的外壳浏览器,这其中一个佼佼者便为MyIE。

  Myie的开发步伐并没有停止,开发者又创造了另一个更多功能的浏览器叫做GreenBrowser。
  后来由Myie而发展出来的Myie2由于性能卓越令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多页面浏览器的小高潮,直至Myie2 1.0 版本发布,为了以后能有更大的发展,最终更名为 Maxthon,该名称延续至今。

  结语:
   2005年是Mosaic浏览器面世的十二周年,也是微软Internet Explorer面世的十周年。在这短短的十二年间浏览器领域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让人心潮澎湃,波澜壮阔的攻坚战,昔日的王者已不复当年的勇猛,后来居上的 新秀还在争夺互联网的未来。当我们的习惯被IE牢牢掌控的时候,当我们把NCSA Mosaic、Netscape(网景)逐渐淡忘的时候,你会否期待着微软会再次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呢?

  然而源自Mocaic浏览器 的IE代码始终拥有太多的缺陷和漏洞,就象一个年久失修的旧房子,已经不堪重负。再这样下去IE就没有办法与其它代码精炼的浏览器竞争了,与其修修补补不 如推倒重来,于是微软有了重新研发新一代浏览器的打算,那就是大家所期待的IE7.0了。

  我们猜到了开始,但还没猜到结果。下一个十年,继续威风八面的还会是IE吗?

据说2008年奥运会要增加难度(图解说明)

改革开放见成效,
北京奥运真热闹,
据说难度要增加,
不信您就往下瞧。









Friday, October 07, 2005

不要忽略儒家文化的先进性

早报网 > 言论 > 不要忽略儒家文化的先进性

陈冰(伦敦)

  这些年,“先进文化”常被中国人提及。从北京中央领导的讲话到文人墨客的随笔,“先进文化的代表”、“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等用语铺天盖地,大有一种向前看的进取和向外望的自信。

  很少有人向身后回眸,先进似乎与往昔不搭界,与历史无关。假如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儒家文化是先进文化”,很有可能让人笑掉大牙,外加一句“胡言乱语”,出版社一定不会给类似的学术专著签发“出生证”。

  首次公祭孔子,也许可看作是中国自“五四”砸了牌位、“文革”挖了祖坟后,对孔子的彻底平反。但能否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复兴的蓝本,则是模棱两可,困惑重重,就连时常“放金屁(精辟)”的文化学者亨廷顿也一筹莫展。他画过一张文明谱系图,把世界各地的文明类型及源流清晰地标示出来。但是,他给现代中国划了一个问号,不知道该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文化定位。

  如果把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复兴之本,那等于承认是它一种“先进文化”。那么,儒家文化究竟是不是先进文化呢?

儒家文化是先进文化

  检测一种文化的先进与否,最直观的方式是把它放在现实比照,看能否对当代人的行为有引导作用。我们不妨做个小小的试验:如果孔子活在今天,他会是怎样一种人?

  他可能是政府官员,怀着仁义的心从政,体察民情,且以“中庸之道”(即常识)作为政策制定之准绳。他会“坦荡荡”地接受监督,而不会“长戚戚”地抱怨媒体总在添乱。他更在乎做了多少惠及老百姓的实事,而不以大话和假话来虚构政绩,或者从外语中拾捡一些时髦的术语信口开河。

  他知道“政”就是“正”,自己身正有德行,也劝民有礼、守法律。他对下温和恭谦而不会动辄训斥臭骂,以显权势,他对上敬重有节而不会低首阿谀,以求提拔重用,不会打压、甚至把与异己送入牢房。

  他可能是外交官,揣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信念,衣着得体地站在国际舞台上宣示东方大国的立场和观点。他知道各色人种本性相近、文化各异,因此把人类的“和”,无论是和谐相处还是和平共存,作为外交活动的中心思想。

  他机敏地吸纳世界各地能让自己生活更有色彩的东西,但不会轻易地交出中国数千年积累的“王道”、“家法”,不会面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霸气放弃原则、投下弃权票。

  他像青铜一样坚强而严正地维护着国家尊严和人类公德,但在一番唇枪舌剑后依然彬彬有礼地与对方握手道别,为下一次会面留下余温。

  他可能是企业家,追求财富但取之有道,盘算利润却不至于克扣可怜民工的工钱。他言而有信,无论对国际合作伙伴和国内消费者,都不会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服务得一塌糊涂。他承认社会阶层有别,坐着劳斯莱斯上下班而不失仁义和礼让,宁愿让人称他为“张子”、“王子”而不是“张总”、“王总”。

  他可能从事任何一个行业,搞建筑不会把往昔的文化遗产如胡同和残庙一扫而光,然后突击赶制出俗气的洋衫褂,还沾沾自喜成现代化的杰作;他搞服装加工不会让老外痛斥为“血汗工厂”;即便做他最不情愿的安全套,也不会把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注册为商标。失去道义而聚得的财富,在他眼中如浮云。

  他可能是学者,胸怀救世情怀,投身于智慧引领和驱愚辨真长旅。他以发现新的思维路向、寻到能让人们生活更富足的方法而欢悦。他不愤不咎,呕心沥血,所以他不可能一年内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好几本专著,他不会把“院长”、“主席”和数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顾问之类,印在名片上招摇过市。

  他注重知,更强调识,不会昨天从卢梭著作中盗版点什么加注到自己的程序中,今天再从新自由主义的词库中搜罗点什么,换个说法就据为己有,大肆宣扬。他的脑子总不被先见和习俗之壳所局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一想到“学霸”、“权威”之类的字眼就感到可笑。

  他可能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而不是财情开处方;他可能是警察,闻义而从,慎而有礼,不会让良民害怕;他可能是旅行者,畅游各地景观而不会大声喧哗,大把扔垃圾,大胆骑在古炮筒上留影;他最可能是一位教育家,清高不乏和蔼,始终把做好人、成良才、肩负社会责任作为从业守则。

  这些只是根据《论语》的只语片言勾勒的素描,既不显陡峭也不见过时,足见孔子的思想和他所倡导的做人风范至今有效。其实,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流长而不衰,本来就是得益于孔子及其后历代圣贤的精神滋养。如果把追求道德仁义摆在第一位的文化称作“先进文化”,那么儒家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不是先进文化的全部

  我希望中国人公祭孔子,是对文化身世的正式确认,是对五四“打倒孔家店”以来连绵不断的反传统思潮的抵制,对历史虚无论的矫正。但愿今后能持之以恒地祭孔,让人们在对圣贤的缅怀中体验文化血温,创造性地给世界展现一个有教养、有体面、敬而不畏的中国。

  儒家文化当然不是先进文化的全部,孔孟之道中同样存在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谬论,比如“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父母在,不远游”等等。孔子周游的列国,现在不过是中国的几个省市,而今的“列国”包括地球上所有国家以及月球、宇宙。

  孔子的世界里主要是锄头、长矛、牛车、茅屋,而今的世界则充满数不尽的新鲜玩意儿,如飞机、手机、计算机。用农耕时代的社会管理方式来治理现代国家,不是专制就是沦陷成外强的玩偶。中国近代史已表明,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在对传统的整修中加注新的基因,死抱“祖宗之法不可变”只能挨打;中国当代改革实践证实,在政经体制和社会管理上有更多独特的创造才会冲入强林,却也不能把中国文化的核心知识产权出让出去。

  祭孔只是理清了文化上的“我是谁”,如何回答“我将是谁”,则靠不上孔子而要靠现代人自己。从某种角度看,文化复兴是按照中国的文化结构,吸收西方先进的制度,是新文明的创造过程。

  实际上,儒家文化与西方制度并不是水火不容。比如民主制度,按照中国儒家的王道政治,符合“天下归往”的民意合法性,应该可以吸收。民主通过制度性的程序安排,可以较及时、准确、全面地表达并实现民意,比君主制度要可靠得多。

  深圳儒学家蒋庆先生根据王道政治的三重合法性所构想的民主制度,超越了西方民主的功利化、平面化特征,实在值得关注和讨论。他依据“天道的合法性”、 “历史文化的合法性”、“民意的合法性”原则,提出未来中国的民主制度应是立体化的“三院制”:鸿儒院、国体院、俗民院,革除西方制度中“民意独大”的弊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像台独这样割断历史文化的丑事就不会发生。

  再如,儒家文化和研制先进武器也不矛盾。儒家的“王道”并不是不讲武力,而是讲要在道德的意义上来使用武力,如征伐不义,驱逐夷狄。儒家不是天真的和平主义者,而是认为武力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有其价值,具有直道而行的阳刚性格。中国发展先进武器,只是防御止恶,以保卫自己不被侵犯,符合儒家价值观。

  中国人应当自信,儒家思想的先进性为新文化的创造和拓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应当好好珍惜并加以承续。孔圣人已为中国形象划出了“仁、义、礼、智、信”的框架,留给我们的是如何添砖加瓦。孔子的中国,是让世界敬重的中国。

·作者是旅英中国资深媒体人

中国改革开放与太平盛世

早报网 > 言论 > 中国改革开放与太平盛世 刘旭明

  “大师”李敖在北京清华大学演讲,称今天的中国是汉唐以来另一个盛世。

  谈到盛世,我想到这些天正是中国国庆“黄金周”假日,中国媒体一片举国同庆、举家出游的场景,好一幅“盛世”的图画。

  一些人在问,中国这个“盛世”到底能够维持多久。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也不少。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现状有三类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早已出现的中国即将崩溃论;二是中国形势大好论;三是比较中庸的看法,其中又有中国起落说,即中国兴衰周而复始;又有认为中国无疑在崛起,但存在问题不少。

  假如以史为鉴,那些中国即将崩溃的说法过于武断。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15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还存在着。

  1996年,法国哲学家与科学历史学者屠立叶出版《大内爆:1999至2002年西方崩溃的报告》,然而,西方不仅没有崩溃,法国经济还在改善。

  这是因为经济和社会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在19世纪下半叶,有限责任公司替代了许多老式的公司,后者活动受到抑制,加上工会等作用,劳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经济和社会关系在进步中慢慢得到平衡。

  几天前,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名嘴石齐平博士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在诠释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将这四个字颠倒了过来,说开放需要改革来配合。他说,今后中国能否解决失调、失衡、失业、失序、失续这“五失”,将制约中国将来发展的走向。

  

贫富差距问题突出  

  

中国的问题,现在最为突出是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社会群体事件不断、官员腐败等等。所以,如果说中国已经处于汉唐以来的另一个盛世,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或者使人对这个盛世能维持多久存疑。

  不过,巨大的贫富差距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以1989年为例,全美1%收入最高的美国人,每人平均赚55万9795美元,所得超过40%的总人口。 1992年,全美顶尖1000名总裁每人平均收入是一般工人薪水的157倍。1993年,《福布斯》杂志列出400名首富的财产净值高达328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与斯里兰卡四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总和。

  如果根据蓝色海洋理论,占总数14%的蓝色海洋业务(创新业务),其利润占总数的61%,这就是说,在社会财富的首次分配中,61%的财富由占14%的创新企业所占有。

  所以,除了腐败等等非经济原因,技术和经济的进步,会伴随着社会分配差距的拉大,这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必然结果。以中国现在的情况而论,恰好也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土壤越来越肥沃。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如何使贫富差距缩小,就成了一门大学问。无疑,社会体制的改革要跟上去。

  在社会改革中,民主肯定不是唯一或者能够即刻解决问题方案,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多年前在谈到菲律宾局势时说:“只要菲律宾的老百姓明白,他们的国家经济之所以停滞不前,他们之所以会失业,都是既得利益集团、腐败政治、治安大乱和缺乏信心所造成的……。”

  但菲律宾人的街头民主没有解决问题。

  

要太平盛世须先有公平  

  

  如果中国除掉少数高收入阶层及另外1亿中产阶级,其余10多亿低收入人士也像菲律宾人一样都走向街头陶醉于“街头民主”,或者采取一次又一次群体事件的做法,那么,中国人还能继续追求他们的强国之梦吗?

  所以说,盛世一定和太平是一对孪生兄弟,太平是盛世的基础和前提,而盛世是太平的结果也是原因。用今天的话来说,一个社会,要太平,则必须有公平。

  但是,什么才是“公平”的标准呢?创新使一个企业或一些个人获得更多的财富,这是否不公平?然而,当今世界,有多少人指责比尔盖茨获得的财富是不公平的,是掠夺?(有关垄断的指责除外)。所以,当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开出贫富差距拉大之恶果,如影随形的社会改革须与经济改革同步,避免经济改革的成果撕裂社会的和谐结构。人人能够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能够追求进一步的幸福,这是最基本的公平要求。

  或许可以借鉴新加坡是如何实现社会控制的。过去几十年,新加坡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新加坡也是以严格法纪和遵守秩序享誉世界的国家。

  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很早就提出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虽然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也难免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但是总体而言,新加坡人上有一片瓦,下有一块地,没有饭吃的人极少。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社会慈善活动在社会和谐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润滑油作用,即使是许多平民百姓,都愿意拿出一部分钱和物来帮助贫穷和急需帮助的人。虽然有些慈善活动组织者爆出瑕疵,但是在一个社会当中,慈善活动可以激发出人性的良善和人的无私一面,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引导人们通过美德的自我塑造,进而使社会变得完美,因此,社会和个人需要慈善活动这条“船”。

  李光耀资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的价值观是政府必须廉洁有效,能够保护人民,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一个稳定和有秩序的社会里取得进步,并且能够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过美好的生活,培育孩子,使他们取得更好的表现。”依我之见,这正好是在描述一个太平盛世的蓝图。

  社会如果没有太平,就不是真正的盛世。以中国的情况而言,只要社会有更多的公平,太平盛世还会远吗?

·作者是本地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