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Puppy's Blog

Wednesday, October 19, 2005

中日在东海争些什么?

早报网 > 言论 > 中日在东海争些什么?(二之一) 黄彬华 2005-10-18
中日在东海争些什么?(二之二) 黄彬华 2005-10-19

  东京举行的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会谈刚在月初结束,日本又建议月底继续在北京举行,显示日本对会谈的兴趣在加浓。前三轮会谈,其实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也未缓解紧绷的中日关系,日本还是锲而不舍,包括建议将它提升为部长级会谈,但也有人怀疑它暗藏玄机。

   从总体层面来看,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建议,中日共同开发东海的油气田,日本一直嗤之以鼻。到2004年举行“10+3能源部长会议”期间,日本依然 拒绝,反而要求中国提供“春晓”油气田等的开采数据。今年5月,中国再次提出共同开发建议,日本仍未接受。但这次东京会谈,日本突然提出自己的“共同开发 方案”,而且附带条件,要求中国必须停止“春晓”油气田的开发行动,并且向日本通报所有勘探资料。

  日本从态度强硬转化为姿态柔软,不仅显示战略在改变,而且内心也存在焦虑,因为中国的试掘工作取得了出乎日本意料的成功。

两国边界再度“接壤”

  中日关系是在猜疑和对抗中摸索的历史。战前,日本把边界扩张到中国大陆边缘,在中国东北短兵相接,最后烽火连天。日本战败后,被迫退回到海洋彼岸,不料海洋分割之风又起,彼此边界再度通过海疆“接壤”,龃龉再度发生。

  开始时,中日只有钓鱼岛主权之争,后来的渔业之争很快化解,但更根本的权益问题,如海底资源的开发、海洋疆界的划分,又恢复到了类似战前的状况。

  中国说,东海是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又是中国大陆的伸延,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就是国家的义务。日本却认为,中国的崛起构成威胁,特别是中国发展海洋舰队必须加以遏止,而东海争端也就日益频繁和激烈,如今发展成了军事当局制订“防卫警备计划”,直接把中国当假想敌。

   东海之争,表面上是石油之争、海洋资源之争,甚至只是专属海洋经济区划分的纠纷。事实上,除了经济利益,还有国家安全、主权等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加上 两个宿敌再度在海洋上“接壤”,所以,解决油气田争端并不能化解整合问题。历史家常说: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但历史经验却提醒人们,提高警觉是有必要的。

目的是重划“中间线”  

   东海的权益之争,虽然是两个“石油消费大国”明争暗斗的表面化,但实质上,其中却有着比石油资源争夺更为严峻的背景。日本要求在东海重新划一条“中间 线”,其后果,首先是正式否定中国以大陆架理论为依据,拥有整个东海大陆架,包括钓鱼岛主权的主张;其次,日本得以名正言顺与中国分割东海,借以扩大自己 控制下的海域,囊括海底和海上资源,并可继续占领钓鱼岛;第三,更长远来看,日本通过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明确建立,把刚崛起的中国,特别是中国远洋舰队堵在 东海浅滩上。

  石油是当前中国迅速成长的重要资源。专家查明,东海拥有比沙地阿拉伯多八倍的天然气,以及比美国多五倍的石油蕴藏。日本 见 猎心喜,认为可以把它变成“国内最大也是最后的石油宝库”。不过,即使撇开主权争端,以日本所处地理位置看,除了距离远之外,还有深陷的海沟,都不宜铺设 输油管,不符合商业开采的经济原则,因此日本迟迟没有动工。

  然而,中国的成功勘探和开采改变了现状,日本不仅必须急起直追,还要针锋相对,因此东海石油问题就成了中日纷争的新焦点。

  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的地区,基本分布于东海三大块海域,即大陆架的中央,最靠近中国;第二块在钓鱼岛周围;第三块则靠近琉球海沟,只要冲绳地位不变,开采对日本较为有利。

   中国目前已经勘探了七个油气田,“春晓”、“断桥”、“天外天”和“冷泉”,全都在中国的大陆架范围之内。日本也承认,它们在“中间线”西侧,即靠近中 国大陆的一侧,但却仿效伊拉克当年针对科威特所提出的“吸管效应”理论,指中国企图先下手为强,要盗取日本的资源,因为它靠近“中间线”,可能会把另一侧 日本的原油吸光。

日方提出“吸管效应”

  “天外天”油气田距日本所谓的“中间线”有五公里,所以“吸管效应”不成立, 这是 第一点。所谓“中间线”,是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未经两国协商,也未获世界海洋机构认可,因此中国不会承认。何况,中国的一贯主张是依据海洋法第一项原则 (即大陆架原则),来分割专属经济区。

  暂时撇开“中间线”问题,所谓“吸管效应”其实也不存在。日本有能源专家猪间明俊,曾在《军缩 问 题资料》杂志上撰文指出,世界石油探矿界的常识是,两个矿区的标准距离是100公尺。换言之,只有在100公尺之内,才有可能产生“吸管效应”。但是,日 本传媒只报道官方指责中国的言论,不报道石油勘探专家的分析。

  据报道,日本军事当局已假设,如果中日对钓鱼岛和海洋资源的争夺激化,日本都有可能出动陆海空军反击中国。因此,有关形势是令人担忧的。

  一般人都知道,钓鱼岛之争是由石油资源的争夺所引发。钓鱼岛本身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周遭海域却是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集中地之一。

  但是,除了石油资源,依据世界海洋法,其周围200海里又可被划为专属经济区,借此可以扩大自己所支配的海洋面积。

  东海为中国大陆架的伸延部分,按照大陆架理论,中国可单独拥有东海的支配权。对日本而言,引用“中间线”原则,可以把钓鱼岛周围海域宣布为专属经济区,以此打破中国引用的大陆架理论。

   在东海纠纷中,日本的基本战略包括:一、否定大陆架理论,因为中国一贯主张,从中国延伸到琉球海沟的大陆架海域,属于中国专属经济区;二、提出新大陆架 理论,即设法向世界海洋法机构证明,日本东面的马里亚纳海沟才是大陆架的终点,以此来与中国分享东海权益;三、在否定了大陆架理论之后,接着推动“中间 线”的划分。

  以日本提出的“中间线”来看,钓鱼岛位于“中间线”以东的日本一方,而蕴藏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三大海床都分布在“中间线”周围。这样,日本提出的“共同开发方案”就有了基础。

  “共同开发”的建议由中方最先倡议,但日本不同意在“中间线”以东共同开发的条件。日本现在改变初衷,建议举行部长级会议来讨论,目的不在“共同开发”,而是要推动“中间线”计划。而中方虽然愿意跟日本磋商共同开发海底资源,但不愿放弃在大陆架的既得权益。

日本“白桦”对垒中国“春晓”

  日本从反对“共同开发”,到积极提出“共同开发”,这种突然改变使中国感到疑惑。因为,日本主张共同开发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已经成功勘探的七个油气田,而且还包括向日本提供全部勘探数据。

  有石油专家指出,数据是商业机密,也是开采石油的指针。日本不仅希望获得这些资料,而且还准备使用这些资料,向联合国申请修改现行大陆架范围,即把东海大陆架延伸到马里亚纳海沟,而不是琉球海沟。

   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1999年5月制定一项新的申请标准,规定有关国家申请大陆架界限的伸延必须有完备的调查数据,而且规定最后的申请期限是 2009年。日本打算通过大陆架界限伸延办法,作为划定“中间线”的理论根据。但是,由于起步迟,它要靠本身力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勘测,已经不可能。这就 是它提出“共同开发”的原因。

  开采东海的天然气或石油,从地理位置、开采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来看,中国似乎没有太多难题。但日本需要在海底铺设导管,把天然气或石油输送到本土,成本会很高,所以使其竞争能力受到局限。

   中国为东海新建的油气田取了很富诗意的名称,如“春晓”、“断桥”、“天外天”和“冷泉”等。日本为了宣传的需要,也在中国油气田同一位置上,为它们取 了日本式名称,如“春晓”变“白桦”、“断桥”变“楠”、“天外天”变“木坚”、“冷泉”变“桔梗”。可见,东海资源之争是激烈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